在中缅边境的神秘小城孟连,亲历万人浑水
鼓声隆隆,广场中央的祭祀仪式还在继续。我随着暗暗涌动的人潮缓慢向南垒河边转移。到底还是晚了一步,前排已经挤满,小伙子举着渔网和竹篓心急如焚,自备小马扎的老大爷气定神闲,心大的父母直接让孩子骑在护栏上。我挪来挪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勉强端起相机的位置,乖乖地不敢再动。
“你看那只好大呢”,挤在我两旁的人评论着眼前水里游过的鱼群。南垒河的碧波映着拥有多年历史的娜允傣族古镇和两岸虎视眈眈的人群,上城佛寺的金佛慈悲地俯视着孟连城。
俯瞰孟连城的金佛。本文图片均为丁子凌图
我正琢磨着等会儿众人齐奔下河的瞬间该把镜头对向哪里,四面八方突然欢呼起来,时辰已到。人们从我身后推搡着翻过护栏往河里跳,一到水里便熟练地撒起渔网,人潮所到之处,泛起层层泥浆。
中间的水域比较深,只有游泳健将才勇敢地往里游,所以两岸的捉鱼大军过了几分钟才迎来会师。我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往远处一望,南北绵延约1.5公里的水面已经被密密麻麻的人类全面占领,看来鱼儿是无处可逃了。
这个把下河抓鱼过成全民狂欢的神秘边城,是云南普洱西南角的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50公里外的口岸与缅甸仅一江之隔
。它既不像西双版纳那样燥热,也不像瑞丽那样庞杂,大部分时候都保持着悠然的慢节奏。当然,过节除外。
聚居于此的少数民族可远不止县名里提到的三个,交错杂居的足有21种,少数民族人口占到86%之多。相对于拉祜族、佤族等山地民族,傣族喜欢依水而居,因此在孟连坝子,无论服饰、建筑还是饮食,都以傣族为主。据说神鱼节也来自傣族的民间传说:远古时,没有谷物和蔬菜,佛祖派神鱼和蕨菜来拯救人类,每年四、五月间,孟连人民为了接受佛祖的恩赐,就在南垒河尽情捕捞,神鱼节一代代流传下来。至于蕨菜君,却好像被冷落了。
神鱼节现场,回头率极高的爱伲族妇女
官方的神鱼节已经办到了第16届,最近几年固定在每年4月11日至13日,紧接着便是傣历新年泼水节。
原本,傣族人要身着盛装前往法罕山朝拜佛祖遗迹,历时20多天,期间不准任何人下河捕鱼,冒犯者将受到佛祖的惩罚。贺新房、结婚、小和尚入寺受戒等活动也多选在这段时间进行。5月初戒渔期满,放河捉鱼。如今,前面的步骤全都省了,直接在活动前两天分批投入河中20多吨鱼,包括鲤鱼、鲢鳙鱼、罗非鱼等,主要由政府买单,少量靠企业赞助,公告板上写着:今年最大的一条有17.5公斤。
捉到的鱼单体重量排在前3名者,可获得“神鱼王”奖金,我猜,真正为奖金而来的人大概没有几个。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几种人很容易辨认:一是像我这样凑热闹的游客,挂着至少一部相机,全方位武装防晒,动不动就飞个无人机引来当地人团团围观;另一种是从四里八村赶过来的少数民族百姓,三五成群讲着旁人听不懂的话。
其中,爱伲(哈尼族的一个分支)妇女繁复艳丽的头饰和颇具时尚感的绑腿回头率最高,连当地人都会忍不住去求个合影。生意人眼里没有鱼,只有人,常住于此的缅甸人卖玉石和鸡蛋粑粑,来历不明的外省人带来各种义乌小商品。流行的事物总要慢上好几拍才能传到遥远的边疆。在这里,丢沙包砸礼品的买卖仍然大受欢迎,冒烟冰激淋的广播此起彼伏,还有远道而来的一头骆驼,无奈地应付着合影的孩子。
我在满街的鱼腥味儿中来回穿梭,见缝插针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