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边境的神秘采蜜工靠一根藤条系命,与黑

勐堆,云南临沧市的一个小村落,往南再行10公里,便是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的绵长边境线。连绵不绝的的芭蕉林、年逾百岁的普洱茶山夹杂在密不透风的热带丛林中,千百年来,鲜有外来者打破此地的宁静。

从勐堆往南翻过两个山头,34岁的王杰正垂挂在一根藤条上,他的面前是一面深达30米的陡峭悬崖,难以计数的巨型黑色岩蜂在他周围呼啸盘旋。

他的老表,那个连小学都未毕业的黝黑男子,在悬崖底下一个劲地烧火放烟,让那些凶猛的岩峰尽可能地远离自己的表哥。

突然,藤条震动,撕裂声入耳。王杰根暗叫不好,抬头一看,手中彼此缠绕的五根藤条已断了两根。

他狠狠地咒骂两句,快速往上爬,却不忘伸手扯住近身处的一大片蜂巢。浓稠的蜂蜜伴随着香甜,在悬崖上“哗”地炸开来,朝崖底的老表劈头盖脸淋了下去。

三代悬崖采蜜人

悬崖采蜜是子承父业的手艺。

王杰根说话保守,他说自己家里爬悬崖采蜜的,可以推到爷爷辈,如果再往上,“估计还是会采,但是无法查证了。”

所以他是真实可查的第三代,但父辈们却从来没想过要他继承这门古老的手艺,毕竟,现在早就不是那个为了吃一口蜜而去冒险的年代了。

王杰根出身的景东彝族自治县,至今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深处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腹地。像大多数当地的年轻人一样,王杰根读完初中“就被赶上了车,跟着老乡去河北做油漆工。”

此后的十几年,王杰根辗转河北、昆明、临沧,卖过二手手机,做过服装生意,最后兜兜转转回到了哀牢山,依然一无所有。

年,他开了一家淘宝店,和表弟两人,上山摘果子,跟农民收农货,勉强能吃饱肚子。

当他们提出要去悬崖采蜜时,家族的长辈们全员反对。

有人说,老一辈爬悬崖采蜜,那是因为生活艰苦,得还钱补贴家用;还有人说,采蜜是老一辈为了找点吃的给小孩,算是一种生活技巧,现在孩子不缺吃,犯不上再去冒险;而族长最后说了一句话更是让他哑口无言——“现在做哪个行业不比做这个好。”

被蛰得爹妈都不认识了

老一辈族人涉险采蜜,是为了果腹,因而视之为一项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但对于王杰根和老表而言,这无关生存,而是在追求天材地宝的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儿。

每年3-6月是进山采蜜的最佳时机。他们俩瞒着族人,偷偷摸摸地上山了。

山里人敬山神,对自然保有敬畏,他们懂得岩蜂的习性,只要没有被人伤害,第二年还会回到悬崖上筑巢。所以,哪里有崖蜜,山里人记得很清楚。

为了不让族人发现,王杰根和表弟去了远离寨子的悬崖,因为走得急,对采蜜程序一知半解,两人到了崖底,才意识到准备工作没做好。

采蜜前要拜山,敬天敬地敬山神,按规矩,拜山得有鸡,得烧纸,得焚香,以表心诚,一个都不能落,但两人空手而来,只是从兜里摸出三根香,凑合着插在地上,没点着,因为他们还忘了带火柴。

没火意味着没烟,采崖蜜怎么能没烟呢?

乌黑的岩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西藏边境,以及尼泊尔境内,这种野蜂个头大,凶猛。若是被群起攻之,一头水牛都扛不住。采崖蜜,首先就得用烟熏,把盘踞在蜂巢上的岩蜂熏走。

表弟虽不学无术,却深谙山林之道,用了钻木取火的方式,竟然也把火给升了起来。

放烟是门技术活,要控制好火苗,不能烧得太旺影响采蜜,烟也不能变小,不然岩蜂又会反复回巢,或攻击采蜜人,相当危险。

王杰根砍了五根藤条,拧成一根,在崖顶找棵大树绑上,甩手丢到悬崖下,在腰上系上一个用来收集蜂蜜的桶之后,便顺着藤条往下爬,然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如果当时再断一根藤条,我基本就摔下去了。”

性命虽然保住,但他没带防护用的帽子,老表放烟不够,岩蜂把他蛰了十几下,“肿成了猪头,爹妈都不认识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跟族人说是被岩蜂蛰的,“我们只说在路上掏土蜂被叮了,这才蒙混过关。”

毒蛇、黑熊和手中的藤条

身为悬崖采蜜人,被岩蜂蛰实属家常便饭。

在中缅边境海拔两三千米的群峰险壑之中隐藏的危险,从来都不可预知。

王杰根问了很多老人,但都没能知道那天遭遇的究竟是条什么蛇,“差一点,就差一点”,他说,差一点就回不来了。

在通往一处崖壁的溪水边,他们和一条黑色蛇不期而遇,“头竖得很高,疯狂地追着我们跑,速度非常快。”几个人都是走遍山林的好手,但还是被追得狼狈不堪,纷纷从山上滚了下去,全身多处擦伤,所幸没有骨折。

同行几人侥幸脱险后,想叫上人去打蛇,让王杰根拦了下来,“没必要去冒这个险。”

从老人的嘴里,他们能听到关于虎豹豺狼口中脱险的种种传奇故事,但是采蜜人唯一不想碰到的,是黑熊。任何一个故事中,只要出现黑熊,主人公大都没能回来。

唯一的例外,来自他的爷爷。

当时,那位身手矫健的采蜜人打算手工回程,不想却看到一头黑熊正闻着蜜香远远走来,“爷爷只好又爬回藤条上,在悬崖外足足挂了一晚上,黑熊才离开。”

其实,手中的藤条才是采蜜人的生命线。一般一队完整的采蜜队伍至少需要5个人,一个地上烧火,一个接蜜,一个在上面管着藤条,本事最高的两个人则挂在藤条上互相配合采蜜。

“大家都是同一个寨子的,大部分沾亲带故,有的甚至是兄弟父子”,似乎只有血缘上的亲、近,才能让人直面危险,甚至生死时,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对方。

王杰根的老表小他3岁,虽然没文化,但“是一个好兄弟”,两人愿意把那根藤条交给对方。

大山教会我学会敬畏

长辈们年岁大了,观念跟不上时代了,但并不代表他们始终迂腐与顽固。随着王杰根的淘宝店对崖蜜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他们也能隐约觉察到遥远的都市人对山野好货的渴求。

有一天,老族长饶有兴致地看着王杰根把蜂蜜一箱箱地打包,问他谁在买这些东西。王杰根随手抓了一张快递单递过去,“吉林松原是哪儿?”老族长问。

王杰根也说不上具体位置,只是大体说了个方位,“我们在最西南,那是在最东北,中间隔了好几千公里。”

老族长点点头说:“记得拜山,记得要用藤条。”

这是悬崖采蜜人世世代代坚守的信条,敬天敬地敬山神,大山就像他们的母亲,给予一切所需而不求回报。拜山是敬自然,用藤条则是山民最淳朴思想,用最自然的方式索取,适可而止。

族长终于默许了。

为了安全,王杰根曾经用过绳索和铁链,却被族人指责对山神不敬。当地流传着一个悠久的传说,如果不用藤条,你手中的绳索就会变成一条大蛇,把采蜜人都吃掉。

“大山教会了我对一切事物都保持敬畏,但我也会用绳索去下崖采蜜,敬畏自然并不是一根藤条的事,我觉得在心里保持敬畏就够了。”

危险形影不离,但并非总是能有好收成,幸运的话,一次能够采到斤的崖蜜,不走运时,却不足两斤。除了分给各户人家,王杰根每年能净赚4万左右。

为了满足淘宝店越来越大的需求,他和老表一年要跑很多地方,进山时,短则四五天,最久的一个半月,干粮不必带足,山林对他们的馈赠一向慷慨。只是一进山,手机就没信号,就像失联了一般。好在只要有信号,就有互联网,出没于边境深山的年轻采蜜人,与城市的食客之间,通过一个小小的淘宝店,将时空无限地压缩。

依然用烟熏,偶尔还用藤条,身为正宗的悬崖采蜜人,他始终有一个信条:敬畏山神,保护野蜂。

今年,王杰根去了缅甸。在一片悬崖底下,他看到了一地野蜂的尸体,有人用了杀虫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