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武功之清缅战争,乾隆7年杀三大主将,
中国西南方向的缅甸,甚至中南半岛,自汉代以来就有了与我国的交往记录。
并且,这种记录大多是处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缅甸时常反复,经常处在朝贡、蕃属、入侵等阶段。
直到年爆发的清缅战争,经过7年的残酷交战,缅甸才彻底丧失了骚扰中国的实力,但也标志着清王朝对这一地区的放弃。
乾隆将7年的清缅战争,视为自己的十全武功之一,可是7年的战争里,乾隆更换了3次主将,也杀了3位大将。
最终,乾隆不得不认清现实,让最后一位主将主动撤兵。
那么,十全老人乾隆率领着蒸蒸日上的大清帝国,为什么在缅甸这个地方折戟沉沙。
时间回到年,缅甸进入了动荡混乱的时期。
这一年东胡王朝已经是历经年的老人了,国内的统治形势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起义与叛乱四处爆发。
经过12年的斗争,年,一个新的王朝在缅甸大地上建立了起来,它就是雍籍牙王朝。
不过,这个雍籍牙王朝执行的策略是种族灭亡,以孟族为主体的新王朝,对缅族这个缅甸主要民族实施了清洗与镇压。
雍籍牙是这个王朝的创始人,他的志向不仅仅局限于缅甸国内,而是放眼整个中南半岛。
统一缅甸之后,他四处出击,先后征服了曼尼坡、暹罗,年,触手更是延伸到了中国云南地区。
云南地区虽然是中国的领土,但边界没有详细的官方划定,加之当地土司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得缅甸侵略更加猖狂。
此时,49岁的乾隆正值壮年,面对缅甸的入侵表现出了极大的征服欲。
由此,乾隆开始了7年的清缅战争。在这7年里,他分4个阶段派出了4位主将,也就有了清朝折戟缅甸的结局。
第1位主将,便是乾隆十分信任的刘藻。
年,在乾隆的旨意当中,刘藻从巡抚升任成了总督,管理着整个云南,并主持对于缅甸的作战。
只不过,刘藻这个人文化水平较高,武战能力极弱。
面对缅甸军队的进攻,他错误的判断称是土匪、流寇,而没有认识到这是缅甸的正规军队。
除了战略上的判断以外,他在作战指挥上也十分的拉胯,军队时常处于被动分散的局面,败多胜少。
刘藻
只是,在上表乾隆时,他往往将自己的错误说成胜利,将军队的失败说成战功。
面对这样一个不堪大用的总督,乾隆毫不留情,年将他调出了云南地区。
之后,还没等乾隆动手,刘藻就在3月3日晚上因惧怕乾隆自杀身亡。
没了刘藻,乾隆还要征讨缅甸,于是,他派了杨应琚前去云南。
这一次的选人用人,乾隆还是十分谨慎的。
因为,刘应琚这个人已经在两广、闵浙、陕甘等地担任了多年的总督,成绩也比较突出,作战能力较刘藻有了很大的提高。
杨应琚到任之后作战十分顺利,接连打下了缅甸的几个重镇,可是,之后他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乾隆
谎报军情,欺瞒乾隆,致使乾隆将到任一年多的杨应琚革职查办,最后让他自杀谢罪。
眼见如此,两任主将都没有完成乾隆的使命,反而丢掉了性命,第3次乾隆派出的阵容地位、武力又有了提高。
满清贵族富察·明瑞,曾经在准格尔、回疆等地的战斗当中,战功卓著。
所以,这一次由明瑞带队讨伐缅甸。
为了增加战胜的可能性,乾隆一次性为明锐配齐了火器兵、步兵、骑兵等,共计两万六千人。
在人数与兵力的优势之下,清朝军队前期攻击也十分顺畅,但缅甸军队征战中南半岛的实战经验并不比清军弱多少。
所以,迂回包抄、切断后勤等策略层出不穷,导致明瑞的军队在年出现了被围困的局面。
明瑞
军队副将因病或因战死亡,导致明瑞彻底失去了信心。
于是,年明瑞眼见局面如此,不得不自杀身亡。
乾隆痛心不已,将缅甸战场近在咫尺、却不救援明瑞的额勒登额凌迟处死。
明瑞之后,乾隆彻底失去了耐心,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傅恒。
傅恒的阵容更加强大,阿里衮、阿桂通通在他的军中效力,3万大军也随之而出。
傅恒不愧是名将,他的攻击更加犀利,致使缅军只能仓皇抵抗,无法应对。
但是,缅甸地区的气候以及森林作战条件,使得清军吃了不少亏。
傅恒
陆军阿里衮、海军叶向德,都因热病死在了缅甸,傅恒自己也是重病缠身。
乾隆眼见如此,只能决定撤退。
年12月,清缅战争以清朝的退兵而结束。
强大的大清帝国面对弱小的缅甸,却表现出了无心无力的局面。
只不过,缅甸也好不到哪里去,经过清朝7年的打击,他的嚣张气焰被摁了下去,在中南半岛的侵略行径也受到了限制。
到年,缅甸不得不重新上表乾隆,重新做起了藩属国。
八旗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