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曾经的中南霸主,如今却深陷困局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40329/4364576.html

文/品论社

在亚洲大陆的东南角,有一座半岛横亘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东边是中国的南海,西边是印度洋的安达曼海和孟加拉湾,因半岛位于中国南部,故称为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是世界上第三大半岛,排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之后,半岛由西到东分别是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家,以及中国云南南部和马来西亚西部。

位于中南半岛最西边的缅甸,是半岛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个国度有着辉煌的人文历史,曾经是中南半岛乃至整个东南亚—南亚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如今却陷入了贫困、混乱和动荡。

一,蒲甘王朝(九世纪至十三世纪)

“蒲甘乃大国,不可下视附庸小国。”——《宋史》

缅甸最早的居民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河畔,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后,一个名为骠人的民族群体出现在缅甸,并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建立起聚居点和城市,包括东南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毗湿奴古城。

此后不久,另一个古老民族孟族从中国西南迁徙进入缅甸境内,在如今缅甸东南部的锡当河流域建立起早期王国直通王国。

在公元九世纪以前,在如今的缅甸境内,存在着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和部落,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包括已经存续了数百年的骠国、直通王国等。

公元年,第一任缅族君主披因比亚建立蒲甘王朝,定都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开始了统一缅甸的征程。

到了两百年后的十一世纪中叶,蒲甘王朝终于在一代英主阿奴律陀的率领下统一了缅甸,其疆域南至印度洋,北至伊洛瓦底江上游,西至若开山脉和孟加拉湾,东至掸邦高原,国土疆域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大半个如今的缅甸。

蒲甘王朝的鼎盛时期,正值中国北宋年间,和绝大多数中国周边国家一样,蒲甘缅甸向宋朝遣使进贡,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

蒲甘缅甸疆域辽阔,地理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物产丰盛,自统一缅甸之后,国力蒸蒸日上,综合国力在当时的整个东南亚首屈一指,与东边的高棉的吴哥王朝并立为中南半岛两大强国。

因此也就有了《宋史》里的那句话:“蒲甘乃大国,不可下视附庸小国。”

蒲甘王朝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全民皆信奉佛教,鼎盛时期,全国修建了超过三千座寺庙,这样的建设能力正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自统一缅甸开始,蒲甘王朝存续了两百余年,在这期间,缅甸创设文字,发展经济,兴修水利,灌溉农桑,军事上四处扩张,势力甚至越过传统缅甸的疆域,影响力一度扩展至南亚次大陆、锡兰岛和爪哇群岛。

直至蒙元崛起,元军从云南地区进攻蒲甘国,攻破蒲甘城,蒲甘国自此成为元朝的属国,地位下降至与云南诸土司同等,归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管辖,其领土开始分裂,蒲甘王朝名存实亡。自此始,缅甸境内出现了多个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国家,包括北部掸族建立的阿瓦王国、南部孟族建立的勃固王国、西部阿拉干人建立的阿拉干王国……

整个缅甸再度进入邦国林立的分裂局面。

二,南北对峙(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和东吁王朝(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

作为一个长期倾向于统一而非分离的国家,缅甸在地形地理形势上有统一的天然优势,其国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延段和横断山脉,西部是那加丘陵和若开山脉,东部是掸邦高原,中部和南部是伊洛瓦底江流域和冲积平原,整体来说就是北西东三面环山,南临大海,中间是大河流域和盆地平原,地形相对封闭,这样的地理条件,意味着缅甸天然地会是一个倾向于统一的国家。

蒲甘王朝覆灭后,北方掸族建立的阿瓦王朝(上缅甸)和南方孟族建立的勃固王朝(下缅甸)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双方为争夺一统缅甸而展开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最终在鏖战多年双双国力疲惫后,选择了联姻结盟。

阿瓦王朝占据上缅甸地区,亦即如今缅甸国土的中北部,勃固王朝占据下缅甸地区,亦即缅甸南部,与他们同一时期的,还有东吁、阿拉干以及孟密、木邦、孟养、卑谬等小国。

在掸族阿瓦王朝和孟族勃固王朝的长期对峙中,偏居一隅的缅族政权东吁王国凭借着在交战的两大势力之间左右逢源而得以默默发展。随着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在连绵不休的战争中日渐衰落,东吁王朝逐渐崛起,先后攻灭南北两大王国,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

东吁王朝是缅甸历史上继蒲甘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王朝,开国君主莽瑞体自称为上下缅甸之王,其继承人莽应龙统一了除西部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以外的整个蒲甘王朝旧有领土,并开始谋求对外扩张。

相较于蒲甘王朝,从蒲甘解体后年分裂战火中走出来的东吁王朝显然更尚武好战一些,在东吁王朝的鼎盛时期,缅甸曾多次远征暹罗(泰国)、阿萨姆(印度东北部)、澜沧(老挝)等地,巅峰时期一度吞并了兰纳王国(今泰国北部以清迈为中心)、大城王国(今泰国大部)、曼尼普尔王国(今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南掌王国(今老挝)。

大半个中南半岛臣服在东吁王朝脚下,不过正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一度称霸中南半岛的东吁王朝很快就陆陆续续失去了其所吞并的土地的控制,尤其在莽应龙大帝去世后,缅甸甚至一度面临着再次分裂的局面。

直到莽应龙之孙阿那毕隆重新统一缅甸,确定了放弃穷兵黩武、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国策,此后缅甸才终于进入了久违的稳定时期。

在东吁王朝鼎盛时期,缅北、中国云南一带的土司、封建主不得不在清缅两国之间左右摇摆,一方面臣服于中原帝国庞大的朝贡体系,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到缅甸的控制,甚至有“以清为父,以缅为母”的说法。这固然有地理上的原因,但由此也可看出当时缅甸东吁王朝的强盛。

东吁王朝存续期间,正值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方航海家们开启了寻找“新大陆”的征途,三面沿海的中南半岛就成了欧洲殖民者登陆亚洲的桥头堡之一。

在缅甸,最早一批登陆的欧洲殖民者来自葡萄牙,他们在15世纪末就抵达了缅甸西海岸的阿拉干王国以及东海岸的孟族勃固王国,并在沿海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驻点。

东吁王朝在中南半岛四处征战之时,万万想不到,这些金发奇装、碧眼虬髯的异族人才是缅甸未来真正的威胁。

三,贡榜王朝(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末)和英国殖民统治

十八世纪中前期,在日渐衰落的东吁王朝的统治下,缅甸再度走向分崩离析,各族起义军此起彼伏,最终孟族军队攻破了东吁王朝首都阿瓦,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东吁王朝覆灭后,一位名叫雍籍牙的缅族基层封建主扛起了统一缅甸的大旗,他领导缅族人,击溃孟族军队,之后南征北伐,先后统一上、下缅甸,建立了缅甸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贡榜王朝。

重新一统缅甸的雍籍牙,与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东吁王朝的莽应龙被称为缅甸的“三大帝”和“三大民族英雄”。而作为先后三次统一缅甸(蒲甘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的民族,缅族也因此成为缅甸第一大民族。

贡榜王朝前期奉行扩张政策,在雍籍牙大帝和他的长子莽纪觉(第二任君主)、次子孟驳(第三任君主)的统治下,缅甸先后攻陷暹罗、掸邦、南掌、阿萨姆、曼尼普尔等国,疆域达到历史的顶峰,甚至一度试图侵入云南,与当时中国清王朝爆发战争。

贡榜王朝一度称霸中南半岛,成为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但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缅人的真正敌人既不是东边的暹罗,也不是西边的孟加拉和印度,更不是北方的清王朝,而是远在数万公里外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方殖民者。

最早登陆中南半岛的欧洲殖民者是葡萄牙人,早在缅甸南北对峙时期,葡萄牙人就已经登陆缅甸,并在半岛沿海一带建立起军事驻点,并一度参与缅甸内战,影响着缅甸国内局势。

沙廉王国是葡萄牙人在缅甸建立的第一个殖民王国。沙廉是缅甸西南部沿海的一座贸易港口城市,位于仰光河东岸,与缅甸故都仰光隔河相望。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这里成为欧洲殖民者的据点,年,一位名叫德布里托的葡萄牙冒险家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殖民王国,可惜不到十年时间,这个天主教小王国就被信仰佛教的缅甸人消灭了。

葡萄牙人之后,法国人、荷兰人先后来到缅甸,但在贡榜王朝的强势期内,他们最终没能对缅甸构成太大威胁,直到英国人的到来。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开始进入南亚次大陆,随着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衰落,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启了对南亚次大陆的蚕食鲸吞,到了18世纪末,大半个次大陆已被英国吞并,毗邻的缅甸成了英国下一步征服的目标。

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战败,被迫割让阿拉干省、丹那沙林省、兰里岛、实兑、曼翁岛等地,年,第二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国吞并下缅甸,年,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国最终占领全缅甸,至此,缅甸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与印度一样,缅甸沦为殖民地的进程与本国王朝衰落走势一致,一如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盛极而衰,缅甸贡榜王朝在其统治的中后期开始,统治阶级日益腐化堕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国势每况愈下,内有农民起义和边疆纷乱,外有虎视眈眈的殖民者,内忧外乱之下,王朝覆灭是必然的历史进程。

从年全面沦陷到年英国正式承认缅甸独立,英国殖民缅甸的时间仅六十余年,但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殖民统治深刻地改变了缅甸的国情,其影响绵延至今。

在统治上,为了维护对人口远超殖民军队的缅甸殖民地的统治,英国一如既往地使出了其惯常的殖民政策,那就是“分而治之”和“种族制衡”。为了实现对缅甸主体民族缅族的有效控制,英国刻意扶持少数民族,打压缅族,制造民族对立,这既加深了族际矛盾和隔阂,也间接促长了“大缅族主义”。

缅甸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农业条件优良,英国殖民者进入缅甸后,出于殖民需要,在缅甸国内大力发展稻谷种植业,水稻种植面积超过总耕作面积的75%,这种人为干预破坏了缅甸传统的农业结构模式,直接导致日后缅甸的农业发展失衡、农作物产品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缅甸含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各种有色金属等矿藏资源,英殖时期,殖民政府大规模开采掠夺矿藏资源,造成了资源大量流失,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此外缅甸水网发达,海岸线长,深水良港众多,殖民者在南部河口沿海一带建设工厂、港口和贸易点,并修建铁路、公路连通内陆,这客观上促进了缅甸社会发展和基础建设,但也间接破坏了缅甸传统手工业和社会经济格局,造成了缅甸内陆资源和人口不断向沿海外流的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缅甸国内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民族矛盾尖锐,这些都成了日后缅甸陷入发展困局的主要成因,而更致命的是,在侵略和统治缅甸期间,为了制衡缅族和缅甸中央政府,英国有意地扶持和放任而形成的地方军阀和少数民族政治军事实体,更是缅甸独立后长期内乱不断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独立与现状

二战之后,新的世界秩序逐渐形成,轰轰烈烈的全球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和世界上绝大多数殖民地一样,战后的缅甸也走上了谋求独立之路,只不过,这个美丽的佛教国度,在宣告独立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却像是迷失了方向一般,始终未能走上稳定发展道路,至今仍是世界公认的最不发达国家。

总结缅甸独立后的七十余年历史,绕不开一个词,那就是“民族矛盾”。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缅甸,成立了以英属缅甸总理巴莫、独立军总司令昂山为首的傀儡政府,昂山出任国防部长,成为傀儡政府的实际领袖,缅甸近七十年来的强人政治传统自此诞生。

年,眼见日本败局已定,以昂山为总司令的缅甸国防军倒戈反攻日军,不久后日本投降,缅甸国防军取得了独立主导权,在与英国长时间的谈判交涉后,缅甸成立了以昂山为首的临时政府。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临时政府成立当年,也就是年,昂山将军被暗杀,缅甸再度陷入混乱,表面上缅甸有以吴努任总理的中央政府,但实际上,在吴努的任期内,缅甸国内空前混乱,政治上有大缅族主义与民族团结开明派之争,军事上有中央军和地方少数民族独立武装之争,而前宗主国英国则仍对缅甸指手画脚,企图延续殖民旧梦。

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建立缅甸军政府,自此,缅甸正式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军政府制度。

与此同时,缅甸内战正式打响。

早在英殖时期,英国殖民政府就在缅甸国内扶持了多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在缅甸独立以后,这些独立武装保留了下来,与其对应的少数民族结合形成带有强烈自治色彩的政治实体,成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

内战在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打响,军政府一改此前吴努政府的温和政策,开始着手收回少数民族自治权,重点打击区域是北方的掸邦。

掸邦地处缅甸东北部的掸邦高原,是缅甸七个民族自治邦中最大的一个,生活着掸族、克钦族、佤族、果敢族、钦族、孟族等少数民族,缅甸中央军政府的强硬政策引起了这些“民地武”(民族地方武装)不满和反抗,除此之外,各“民地武”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也时不时爆发冲突。

混乱持续了数十年之久,战斗时打时停,直到20世纪末,中央政府与各地方武装陆续签订了停战和解协议,缅甸局势才逐渐走向缓和。不过在这漫长的混战中,整个缅甸,不管是缅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在欧洲殖民者进入缅甸之前,缅甸国力曾长期领先于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但到了20世纪末,缅甸反倒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

经历了长期殖民统治的缅甸,传统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生态被打破,他们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默默忍受着殖民者的掠夺和奴役,到今天依旧还在承受着殖民时代留下的痛楚。

如今,缅甸国内波澜再起,错综复杂的政治阴云再度笼罩在缅甸人民头上,这个民心思安的佛教国家,无比期盼着迎来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代。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5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