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之王究极混子投胎之王,如何靠老婆
欧洲人的名字是一种很奇特的存在,简单来说一句话,越长越厉害!
那么,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曾外祖母是欧洲老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舅公是英王爱德华七世,姨父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表舅是德皇威廉二世,西班牙皇后是他表姐,保加利亚大公是他的叔父,那他的名字大概率就是“路易·弗朗西斯·阿尔伯特·维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顿”。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究极混子,绿帽王,英国海军鬼才,投胎之王——“路易斯·蒙巴顿”。
火箭班少年
年6月25日,蒙巴顿出生在英国王室家庭。由于父亲是英国第一海务大臣,年,13岁的蒙巴顿进入奥斯本海军学校。第二年他又转入达特茅斯海军学院。
凭借着过硬的家学渊源,蒙巴顿的成绩很优秀,他的文学功底是别人难以复制的。比如说《我的曾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作品,完全可以说是一骑绝尘级别的。所以毫不意外的,几年后,蒙巴顿以全校80人里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进入皇家海军。
在海军中他的表现也相当优异,服役期间,蒙巴顿和同事们分享了自己多年当贵族得到的宝贵经验。他编写的《马球入门》这本书,内容及其详实,是别的同事根本写不出来的。经过了一年的训练后,蒙巴顿率领的海军马球队成功击败了陆军和空军球队,夺得冠军。
才华出众的蒙巴顿还特别勤勉,在海军任职期间,他还抽空“亲自”去剑桥大学念书,明明直接发毕业证就好了,人家还亲自去,我哭死。
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他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首相兄弟”丘吉尔以及未来的妻子埃德温娜·阿什莉。
顶级混子
完成剑桥念书的支线任务后,蒙巴顿又开始了海军混日子之旅,在海军混日子一晃又是20来年。其中发生了老婆出轨,军舰被炸之类的小事情,但这也只是他生涯中的一点点小波澜而已。
年,已经混得很不错的蒙巴顿,尽管战绩为负,但在好兄弟丘吉尔的强烈安利之下,成功混成了东南亚战区的总司令。由于蒙巴顿本人并不精通指挥战争,于是他决定,借此机会“锻炼锻炼”自己的副将史迪威。
靠着这套思路,蒙巴顿成功地英明神武地度过了整个二战。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英明神武的指挥官蒙巴顿再次迎来了一个露脸的高光时刻——参加东南亚日军的受降仪式。而在蒙巴顿去之前就打定主意,要狠狠地羞辱日本人。
蒙巴顿在日记里写道,以他的经验来看,“如果对日本人手软,那就是错误!日本人,除非你彻底羞辱到底,否则他会利用你没给他粉碎一击的弱点,翻身骑到你头上。”
在受降仪式上,蒙巴顿没有放过任何可以羞辱日本人的机会。为了充分地羞辱日本人,蒙巴顿坚持在受降地同时缴械,然后还直接将日军军官交出来的配枪和佩刀当玩具似的随意发下去,狠狠地刺痛了日本人地神经。
这些极具侮辱性的行为,甚至连五星天皇麦克阿瑟都看不下去了。麦克阿瑟曾经当面劝阻过蒙巴顿,不过向来我行我素的蒙巴顿根本没有任何收敛。他强硬的态度,得到了英国本土的一致好评!而作为名义上东南亚战区的最高指挥官,蒙巴顿理论上绝对是战功赫赫的。
年,表哥英王乔治六世对他进行了奖赏。在首相艾德礼的建议下,蒙巴顿被封为缅甸的蒙巴顿伯爵,顺便把他拉去印度,担任总督镀镀金。
印度之“绿”
二战之后,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经历过世界大战的英国,也开始变成了“日不过”帝国,苟不下去了。
“英国女王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整天想着闹独立。而印度内部本身宗教问题复杂,党争十分严重,整个印度可以说是乱成一锅咖喱了。这么复杂的局势,让本来十分擅长无为而治的蒙巴顿十分头疼。
英印是肯定要分家的,但是怎么分,什么时候分,十分难办。不过,作为老大不列颠正米字旗的后裔,蒙巴顿的搅屎技术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在某一次灵光乍现后,蒙巴顿逐渐琢磨出了“印巴分治”计划,也就是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成功将印度从乱成一锅咖喱的局面,变成了乱成两锅咖喱的新态势。
正当蒙巴顿努力挽救大英最后的颜面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让他想了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的事情。尼赫鲁,印度开国总理,把他给绿了。
出了事以后所有人都想知道该怎么收场,结果谁都想不到,已经成了绿巨人的蒙巴顿再次选择了原谅埃德温娜。事后,蒙巴顿甚至经常主动加班,出差,给尼赫鲁和自己的老婆创造约会条件,以至于到了后来,埃德温娜都不藏着掖着了,直接让蒙巴顿来帮忙,给尼赫鲁送情书。
按照蒙巴顿自己的说法,他自己也不是那种能管住下半身的人,没必要苛责妻子。
蒙巴顿完成了在印度的任务,返程英国的时候,还有过这样的高调发言:“‘在印度,一半的成绩都是我的妻子完成的,没有埃德温娜,我是完成不了的。”也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一半。
年8月27日,爱尔兰西北海岸的斯莱戈郡玛勒莫小码头,已经退休的蒙巴顿携一家人登上了游艇,没想到这就是这个荒唐而又厚黑的贵族人生最后的记录。游艇驶出港口后十五分钟左右,早已潜伏在港口附近的爱尔兰共和军成员按下了手中的引爆器按钮,引爆了安装在游艇上的重达五十磅的炸弹。尽管蒙巴顿被当地渔民救上了船,但因为伤势过重没上岸就气绝了。
年9月5日,英国王室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蒙巴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葬礼规模远超丘吉尔,有将近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内的人参加了葬礼。但根据蒙巴顿“小日子与狗不得入内"的遗嘱,没有一个小日子人参加葬礼。
蒙巴顿的落幕十分突然,当时代选择抛弃旧贵族的时候,甚至连招呼都懒得打一下,而伴随他一同走向终结的,还有永远降下的米字旗。
如果说伊丽莎白女王的离开是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最后注脚,那蒙巴顿荒诞的一生,则是这场挽歌的序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