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之骑着自行车逛茵莱田园风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茵莱湖的一切似乎都漂浮在水上,房屋、市场、花园,甚至寺庙,这里是一个美丽的水上世界。当然,这对于茵莱湖是如此,但对于茵莱湖的周边,因为茵莱湖而孕育的广阔土地,一个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
在茵莱湖的旅馆遇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游客,交谈中得知他在茵莱湖已经住了好几天,但是他至今都还没有坐船游过茵莱湖,他只是每天上午骑着自行车沿着不同的方向转悠,下午回到旅馆喝酒、睡觉,他话不多,外表看上去有着艺术家的气息,所以我理解为这是一种特立独行。他似乎看出我的不解,他说这里的田园风光非常漂亮、淳朴,区别于已经日渐商业化的茵莱湖,他说如果我有时间也应该骑着自行车到处转转,看看那些容易被人忽视的风情,我说好。所以茵莱湖的第二天,约好跟着他一起骑自行车。
茵莱湖
清晨的阳光明媚而慵懒,撒落在乡间,反射在脸上,明晃晃的清晰,好像生活一直都这么明快简单,让人的心情也为之一震。
茵莱湖
在这个最不缺劳动力的孤独,到处都有劳动密集的身影,即便是在这个清贫无忧的世外桃源。
茵莱湖
从男子的着装我断定他是一个游船中介,帮游客船,帮船夫介绍生意,从中谋取差价或者提成。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自行车和手扶拖拉机是我童年里最寻常可见的东西,但是现在它们在我童年成长的地方已经很难见到。在个层面上我想说,今日的缅甸与中国的差距是否可以理解为是我现在与童年的年龄差?但仔细一想又觉得有些可笑,在中国,今日与童年已经日新月异今非昔比,但是在缅甸,撇开政治动乱引述,今日与童年时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变化。特别是在,茵莱,也许二十年后,这里依然还是古朴简单的生活劳作方式。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这大概是一种调侃的意义。但是仔细想来,你在茵莱的乡村骑着自行车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在中国的乡村你又会有些不屑,想来应该可以理解为是一种“ZUO”吧,NOZUONODIE。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茵莱湖
在茵莱或者在整个缅甸,不管是在哪里,水上,岸上,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一座宏伟的金碧辉煌的寺院。其实很难想象这个全民皆佛的国度,这样的金碧辉煌到底能承载到多久?
茵莱湖
河边放风筝的孩童。
茵莱湖
除了捕鱼,这里的居民大多以稻谷为生。而且他们种稻谷的“地”也是浮在水面,以水中生长的水草做基础,构筑一排排漂浮结构,其上播土,然后就有了他们独特的水上漂浮的田地,这样的菜地,不怕水淹、不用浇水、不用施肥,也是开着船在一排排“地”中穿行。
茵莱湖
男人在田间割稻,女人在岸上脱粒晒谷,分工非常明确。
茵莱湖
茵莱湖
骑到中午酷热难耐,台湾人回旅馆睡觉,而我则是买买买的节奏,买了缅甸人标配的龙基和拖鞋,入乡随俗是一方面,装B是另一方面。不过让我尴尬的是,龙基穿在缅甸人身上好看,穿在我身上就觉得怪异,开始我理解是身高问题,后来发现缅甸大多数人还没有我高,到最后发现是布料的问题,缅甸人的龙基洗了不知道多少水,约洗越柔软舒适,穿着贴身,而游客买的都是新品,布料偏硬,穿着很贴身也不舒服。买拖鞋的时候也遇见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我随手挑了一双拖鞋跟老伴还价,老板说想便宜可以买这个,我看着两个一摸一样的拖鞋问老板有什么区别,老板说一个是madeinChina,一个是madeinThailand,前者基亚,后者基亚,瞬间秒懂,果断选择后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