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建设一条生命线

北京专科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620/9083902.html

年,一辆木炭车吱嘎吱嘎的在贵州的公路上停了下来,只见司机下来熟练的将三角木塞在车轮底下,随后又拿出木炭倒入炉中,木炭烧了一会后,木炭车又重新启动起来了,车里装着正是从缅甸运往中国的抗战物资。

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日本将我国的沿海地区都占领了,其目的就是为了封锁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此时的日本已经不再掩盖侵华的事实,开始大肆的侵占中国的领土,致使各国运往中国的作战物资无法通过海运运输了,剩下的就是陆路运输了,陆路运输不仅时间长,一次性运输的物资还不多,给中国的抗日战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即使如此,陆路运输总归比没有运输通道要好得多,可是哪条路是通的呢?要想避开日军的道路封锁,云南省主席龙云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这条公路的修建难度系数极大,从昆明到缅甸这条路段除了中国境内的这一段路比较好修,境外有连绵的山体阻挡,甚至还有原始森林等,自然环境恶劣、装备不全、人员缺乏...这些问题都不好克服,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条公路八成是修不好的。

国内很多青壮年都奔赴战场杀日本鬼子,因此修建这条公路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和老人们,如果在修路现场,你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衣裳穿梭在这条公路上,各种民族的人们都在齐心协力为我们的国家开辟一条新的救援之路。他们的工具有的是铁锹、榔头、箩筐等,农具都派上了用场,他们硬生生的这条艰险的公路开辟出来。

因为修建的是一条公路,汽车在上面行驶的要求很高,不能出现坑坑洼洼的洞,铺好砂石以后需要来回碾压,可是当时没有碾压机,工人们就用石碾子代替,由于石碾子的重量很重,在平地上碾压尚可,但换到有坡度的地方,谁也不敢保证石碾子会不会突然失控,即便使用石碾子的危险系数极高,可是运输石碾子又成了一大困扰,石碾子重达五吨,谁能将它搬运到车上,又从车上搬运下来呢?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石碾子运输来,在这其中却有很多人死于石碾子之下,下坡时石碾子滚动速度过快,来不及躲避的工人们不幸被压伤或压死,这条滇缅公路的修筑路上,每天都有各种意外发生。

经过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下,这条滇缅公路在时隔八个月的时间里建成,中国终于有作战物资送往一线了,成功的打破了日本意图封锁中国战场的僵局。但担任物资运输的司机又十分缺少,这时三千多名华侨听到后,不约而同都回国当起了滇缅公路的司机,一道道难关被攻克时,物资抵达云南后还有滇黔公路需要通过,滇黔公路还有一个别名是“24道拐”,足足要拐二十四回才能爬上这个坡,但当时运输物资大部分的车都是木炭车,没有足够强的动力是没有办法在滇黔公路行驶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最难的滇缅公路都已经修建完成了,难道还怕物资停在半路上吗?

附近的村民纷纷上前帮忙推木炭车前进,由于汽油的价格昂贵,中国本就在军费上有巨大的支出,只有木炭车最节省燃料,还能反复使用,所以司机随身携带木炭以备不时之需,三角木架的用途就是防止汽车往后倒退,前面已经走过那么艰难的路途了,现下的路段可是一点都退不得。一斤的木炭可以走大概一公里的路程,每天木炭车的经过是中国一线战士们最安心的时候。

渐渐的,美国对中国施以援手,不仅帮忙加固滇黔公路,还投入大量的美国卡车运输物资,美国的车里不光运物资,各种武器装备也在其中,为中国的抗战战场提供了强劲的支持。但很快日本发现了这条滇缅公路,并想法设法封锁住,中国再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当时的作战物资只能依靠骆驼来拖运,日本万万没想到,中国将士们的激烈反抗斗争仍在继续,日本终究会走向失败!

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修建滇缅公路里的工人和工程师们,前方有将士们奋勇杀敌,后有妇女儿童修筑公路,做他们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是民族英雄!

参考文献:央视网《滇缅公路(一):建设一条生命线11月17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6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