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覆灭的蝴蝶效应,缅甸放弃首都躲进内
缅甸在年11月突然宣布迁都,此时还是军政府统治时期,很明显,这与军政府的长期发展构想有莫大的关系,因为它不想再坚持摇摇欲坠的统治,计划对掌握民意的民主-党派妥协,而迁都或许是有意将军政府势力与新政府剥离,为自己谋求最后的生存空间;
同时,美国联合一群小伙伴,在年3月20日对军事独裁的萨达姆展开军事行动,在极短的时间里消灭了中东军事强国伊拉克,这对缅甸是个巨大的震动,因为它自己也是美国不喜欢的军事独裁国家,迁都到内地的彬马拿(内比都),或许也是为了预防可能的海上入侵。
以上两个理由都是缅甸放弃仰光的原因之一,其中军政府在长达40多年的制裁中,慢慢看清了现实,自从奈温将军在年建立军政府开始,西方国家对缅甸的仇视从未间断,各种经济制裁严重限制了缅甸的发展。
而军政府对内的无脑自私统治,又加重了缅甸各族的矛盾。尤其是年建立的丹瑞军政府最让人无语,由于昂山素季在缅甸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迅速壮大,针对她的刺杀活动层出不穷,在昂山素季赢得议会79.2%席位的压倒性选举结果面前,不仅拒不交出权力,还软禁了昂山素季长达15年,尤其是年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她都没有人身自由去领奖,这种糟糕的玩法让缅甸军政府处于众矢之的,国家随即陷入严厉制裁。
缅甸有个族群,其中缅族虽然占据大多数,但缅甸四周皆是茂密的热带雨林,尤其是掸邦高原山地和北缅甸山地,这里分布大量不服管教的武装力量,致使半个多世纪的内战也未能让政府军控制全国,反而因为各种大屠杀、种族灭绝等恶性事件,让仰光军政府成为全球各国抵制的对象。
各种制裁加上战乱严重打击了缅甸的经济,最惨的时候军费仅有几个亿的美元,政府军在多年兼并战争失败之后终于动摇了,决定有限的交出权力。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认为:缅甸军政府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因为它彻底悔悟或自我反省,也不是急于求存,而是在国家陷入死胡同后的别无选择。笔者也觉得,在交出权力后军政府才能保留既得利益,为了不让民选政府过分清算自己,将首都搬出仰光之外的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破败的缅甸议会)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仰光作为缅甸政治、经济中心年,是个人口接近万的大都市,这里汇聚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富人和财富,是缅甸军政府半个世纪统治的结晶,如果军政府将要失去权力的话,它肯定更希望新政府离仰光远一点,避免新旧两派的矛盾升级,为自己尽可能保留既得利益,迁都计划就这样匆匆上马,年11月6日突然将行政首都迁到彬马拿,并将此地改名为内比都。
推动迁都的原因还有伊拉克战争,在本世纪初,美国先后阿富汗、伊拉克等一大群不服管教的国家,尤其是在年的3月20日,以从未有过的信息化作战手段消灭萨达姆的百万雄师,而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美国带领西方伙伴制裁伊拉克长达10多年,这让同样被长期制裁的缅甸背后发凉,下一个被消灭的民主反面教材是不是自己呢?
(仰光的地理位置与巴格达相似,通过一条大河与海洋连接)
毫无疑问,缅甸原先的首都是中北部的曼德勒(第二大城市),被英国武力征服后才把首都迁移到海滨城市仰光,这里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口,海上民族的战舰可以随时开到仰光城下,英国肯定是为了方便控制缅甸才将统治中心建立在仰光的,这当然对军政府十分不利,迁都到仰光以北余公里的内比都,或许是最合适的。
内比都位于锡塘河谷的最北端,再往北就是缅族聚集的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这里是缅甸政府的战略基地。而锡塘河谷向南一直到大海夹在本弄山脉和勃固山脉之间,两座大山像一扇扇门一样拱卫着内比都,锡塘河太小不允许军舰逆流而上,可以说内比都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宝地。
(内比都市区卫星地图)
时至今日,缅甸仍然有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但其内在矛盾肯定少不了军政府与民主力量的角逐,尽管在年举行了大选,但议会席位的25%仍然由无需选举产生的军人担任议员,这足以说明缅甸军政府不打算彻底放弃权力,迁都到拥有极佳战略优势的内比都是很有必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