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实际上为我国大西南的后门中
在伊洛瓦底江中游,有一条重要的路线通往我国保山、大理地区。其路线为由曼德勒往东北经瑙丘(Nawnghkio),腊戍(Lashio),兴威(Hsenwi)而到木姐(Muse),然后由瑞丽入我国境内,又由瑞丽溯瑞丽江及其支流芒市河谷而上,经畹町、遮放、芒市等地而到龙陵,然后越高黎贡山至潞江镇,渡怒江而到保山,从而抵达大理、昆明。这条路线以横穿掸邦高原而闻名。在明代时,掸邦北部兴威、腊戍一带本为明帝国疆域,明帝国在此设木邦宣慰司,制所在今兴威,但由于明帝国政治腐败,地方官员贪婪,向木邦土官勒索财物,导致其投向缅甸东吁政权,致使瑞丽以南的大片土地非我所有,至今已成缅甸疆域。
缅甸掸邦
这条路线不但是滇缅贸易的重要路线,还是重要的用兵路线。在明末时,明永历帝由云南逃亡至瓦城(今曼德勒),缅甸王莽达将其收留。随后,清军为剿灭南明残余力量,便命吴三桂率大军征讨。吴三桂由昆明经大理至保山,又渡过怒江,南下畹町,攻陷木邦(今缅甸兴威),兵锋指指缅都瓦城(曼德勒)。此时,缅王莽达病死,其子莽白即位,新王莽白摄于清军兵威,于是夜袭永历帝驻地,将永历帝随从的遗臣武将杀死,而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本来吴三桂可以收复腊戍、兴威等明初木邦宣慰司领地,但吴三桂邀功心切,在俘获永历帝后即立即撤军,导致占领的土地又失去。
到了乾隆时期,清帝国征讨缅甸,此道为重要的用兵路线。清帝国对缅甸共发动四次战争,由于缅甸都城为曼德勒,此路有两次为清军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第三次为甚,乾隆三十二年,乾隆帝命云贵总督明瑞为将军,率精兵3万,兵分两路入缅。其中一路为由明瑞统兵万余人出今畹町、瑞丽,由今兴威、腊戍一路直取阿瓦城(今曼德勒),为清军主力。另外一路,为尔景额率八千兵为北路兵,由腾冲、盈江出铁壁关经新街(八莫)进取猛密,再南下与明瑞在阿瓦(曼德勒)汇合。明瑞抵达木邦后,便留兵五千留守木邦城,自率一万二千精兵继续前进。当前行到新古一带时,清兵粮尽、兵马疲惫不堪,遂退军。缅军大举反击,包围木邦城,将军明瑞在掩护撤退时亦战死。
清军第二次征讨缅甸的两路大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的沦陷,这条路线为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的抗战的生命线。我国修有从昆明经大理、保山、龙陵、畹町到瑞丽的公路,即著名的滇缅抗战公路。通过这条公路,我国就可以经兴威、腊戍通往曼德勒,然后再沿伊洛瓦底江南下或者沿仰光-密支那铁路南下仰光进入印度洋,获取国际支援物资。日军为掐断这条生命线,又发动了缅甸战争。而日军侵入缅甸,在攻陷曼德勒后,日军一路便由腊戍、瑞丽、畹町等攻入龙陵,直抵怒江边,我国整个大后方都震动。
中缅国际铁路项目
。。。波波红小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