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和泰国为何打了200多年,但谁也吃不
在亚欧大陆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特的现象:两个体量差不多的国家互相攻伐埋汰几百年,但谁也吃不掉谁,真就是老冤家了。如欧洲的英法百年战争以及之后数百年的打打停停,萨珊波斯和拜占庭帝国的世纪斗法。
而在东南亚地区也有这样的例子:缅甸和泰国在16世纪-19世纪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冲突波及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它们为何会对刚这么久?最后的结果又怎样了呢?
上图_东吁王朝、阿瑜陀耶王朝
上升期的东吁王朝与老牌王国阿瑜陀耶的碰撞
别看现在的缅甸几乎没啥存在感,在几百年前它可是东南亚小霸王。公元年,缅族土司首领莽瑞体在东吁建立王朝,开始统一分裂了上百年的缅甸,打败了周边的白古、阿瓦、掸邦与若开等土司势力,成为缅孟两大族共同的首领瑞梯王。
不过莽瑞体年仅三旬就在一次狩猎中被敌对势力的刺客刺杀,其妹夫莽应龙即位,东吁王朝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打遍了周围的政权,甚至夺取了明朝控制的部分土司地盘,都城从东吁迁到勃固。
而东边的另一大国泰国,当时还叫暹罗,此时正是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时期。阿瑜陀耶王朝14世纪建国,一度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到了16世纪中期陷入内乱,进而因复杂的政治和民族纠纷卷入了和东吁王朝这个新兴强国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上图_莽瑞体(年-年),缅名德斌瑞梯,古缅甸东吁王朝君主
年,莽瑞体以中南半岛的老大身份,要求阿瑜陀耶进贡一头白象,遭到拒绝。为什么要白象呢?因为在当时中南半岛的民族看来,白象算是一种祥瑞和荣誉,国王喜欢自称“象主”。莽瑞体趁机发动对暹罗的大举进攻,直接攻至其首都大城府下。阿瑜陀耶王室兄弟阋墙外御其辱,各地援军纷纷勤王,全国上下一心击退了缅军进攻。
虽然暹罗这次击退了莽瑞体,过了15年后它将迎来更强的莽应龙。年,莽应龙依样画葫芦,再找阿瑜陀耶要白象,暹罗再次拒绝。莽应龙这次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不直接攻打其首都,而是先扫清了暹罗北部的防御,再攻大城府。他这次利用了阿瑜陀耶王室主战和主和派的纷争,以不把阿瑜陀耶作为战败国的条件诱之,阿瑜陀耶的主和派随之掌控局面,同意成为东吁的保护国,并以王储拉梅萱为质子。
作为中南半岛的旧霸主,暹罗人当然是不甘心做缅甸人的附属的,其首领查克拉帕特王联合老挝一起反抗东吁。莽应龙很快集结大军,于年再次围攻大城府。虽然大城府在暹罗人的经营下防御严密,但是莽应龙趁着克拉帕特王去世、新王即位期间,派遣拉梅萱到城内做内应,里应外合攻下了大城府。这下暹罗彻底沦为了莽应龙的附庸。
上图_大城府遗址
互相围攻首都以致意
莽应龙将阿瑜陀耶君臣和大部分城民全部掠回国内,并摧毁了大城府城墙,上演了暹罗版的“靖康之耻”。但是莽应龙再牛逼也敌不过岁月苍老,在年病逝。暹罗人首领纳黎萱王趁其子莽应里即位,政局动荡时期,再次发动独立战争。
莽应里虽然也和其父一样骁勇善战、野心勃勃,但是东吁王朝在连年战争中已经是国困民乏,内忧外患迭起,而他却不管这些,继续穷兵黩武,甚至和昔日的宗主国明朝开战,北上进攻大理、腾冲等地,被明军狠狠地教训了一番。
纳黎萱王抓住明缅战争的时机招兵买马,增强军队,偷袭缅甸本土。莽应里多次发兵进攻大城府,但是北边军队在对抗明军和孟养等土司军队,不能向莽应龙时期那样抽出20万兵力围攻。而且纳黎萱王实行坚壁清野战略,将大城府的防御工事打造地无懈可击,莽应龙只能被迫接受暹罗独立的事实。
上图_纳黎萱(年-年4月25日),又译纳瑞宣,暹罗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皇帝
年,明朝老将邓子龙击败了缅军的进犯。莽应龙陷入无能狂怒之中,将火气又撒到了暹罗人头上。但是这时候的暹罗人在纳黎萱王的带领下越打越强,早就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揉捏的软柿子了。他会同老挝的独立军一起发动对缅军的决战,在年底的廓沙拉战役中首次在正面战场击溃缅军主力,击毙东吁王储兼统帅,战争的天平开始倾斜。
缅军经此一战,士气大挫。纳黎萱王于次年发动对缅军的大反攻,利用其境内孟族人的反叛力量,攻占缅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毛淡棉、马都八等地,顺便拿下了柬埔寨地区。恰好这时候明朝发布夹攻缅甸的命令,纳黎萱王看到复仇的机会来了,积极响应老大的号召,会同木邦、老挝等一起向缅甸发动总攻。莽应里抵抗失败,反而被反缅联军围困在了都城勃固。
莽应里无奈,通过阿拉干找到葡萄牙雇佣军和清迈援助自己,成功守住了勃固城。但是经过此战,缅甸的霸主地位一落千丈,卑谬、阿瓦、清迈、老挝全部获得独立,莽应里的堂弟作为东吁城的军阀首领东吁侯也想杀入勃固夺了鸟位。纳黎萱王则继续厉兵秣马,准备再次进取勃固城。他联络东吁侯和上次帮助过莽应里的阿拉干,准备一起于年动手。
上图_莽应龙(年1月16日-年10月10日),亦译勃印囊、帕召瑙,缅甸东吁王朝第三代国王,原名信耶突
没想到东吁侯和阿拉干害怕强大的暹罗人过来抢夺胜利果实,抢先对莽应里动手了。葡萄牙雇佣军洗劫了沙廉城,随后与东吁侯的军队一起攻占勃固城。莽应里的军队没有抵抗就作鸟兽散,成了东吁侯的阶下之囚。随后纳黎萱王带着暹罗军队赶到这里,发现肥肉已经被“盟友”们分掉了,非常生气,发兵进攻东吁城,结果被阿拉干人不断骚扰后勤线而不得不撤退。
莽应里一通操作几乎把父辈攒下来的基业败光,但是莽应龙的幼子良渊王带着缅甸的残兵败将守住了阿瓦地区,不过仅仅即位五年就去世了。恰逢英武的纳黎萱王爷也这一年在出征的路上病逝,继任的缅甸王阿那毕隆趁机从暹罗人手中收复失地。在随后的几年,阿那毕隆收复了勃固城,压服了东吁侯等分裂势力,并贡献了葡萄牙雇佣军占据的沙廉,重新统一了缅甸地区。
上图_传统的缅甸船只,经不起火炮的连续射击
阿那毕隆在位时期,和暹罗发生的战争是围绕收复之前被暹罗占领的地盘进行的。但是在行动完成后,他并没有像父祖那样和暹罗人硬刚,而是转为休养生息,发展内政。之前的战争让缅甸损失太大了,很难再恢复往日辉煌。
清朝吴三桂将南明势力赶到缅甸并要求缅甸交出永历帝,这时候的缅甸没有实力拒绝吴三桂的要求,只能交出人质。而暹罗人在这时候进攻缅甸的蒲甘地区失败,无力再战。于是两国达成了合议,在随后的近百年只有一些边境摩擦,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上图_吴三桂(年6月8日—年10月2日)
泰国先灭后生,缅甸先强后灭
到了18世纪中期,中国处在乾隆中期,而缅甸进入了贡榜王朝时期。缅族领袖雍籍牙在贡榜(今瑞波)建立政权,面对四分五裂、孟人横行的缅甸,他击溃了孟人的主力,随后夺取阿瓦灭亡东吁王朝,连下卑谬、大光(今仰光)和白古等地区,重新统一了缅甸。作为莽瑞体2.0版,他在年重开与暹罗的大规模战争,又顺利进至大城府之下,又和莽瑞体一样被击退,更惨的是重伤不治,死在军中。
第二代缅王莽纪觉登基三年就病死了,第三代国王孟驳即位。按规律来说他应该是莽应龙2.0版了吧?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他在前期的战果确实和莽应龙差不多,把周边国家打了一遍,在西边甚至攻打了印度的曼尼普尔王国。他于年攻入暹罗北部,在年围攻大城府,攻打了一年多终于拿下,彻底灭亡了阿瑜陀耶王朝。这次暹罗连附庸都不是了,直接并入了贡榜王朝境内。
上图_清缅战争时,伊洛瓦底江上的缅甸战船
为什么说孟驳是莽应龙2.0只说对了一半呢?因为他的另一半是莽应里2.0。当年莽应龙在位期间尽管厉害,但还是不敢和明朝动手,但是孟驳就牛逼了,在攻打暹罗的同时和清朝动手,诱发了清缅战争。虽然缅军利用主场优势成功阻挡了清军进入缅甸本土,但是付出了人力财力的巨大损失,还丢失了孟养、木邦、蛮暮等土司。
莽应龙在位的时候,暹罗是翻不了盘的,但是孟驳在拿下阿瑜陀耶的当年,有中国血统的暹罗首领达信(郑信)就率领阿瑜陀耶的残兵败将发动复国战争,夺回了大城府,建立了吞武里王朝。
孟驳对战清朝和暹罗先胜后败,于年去世,贡榜王朝陷入了好几年的内乱时期,之前吃下来的暹罗国土都被郑信收复。而贡榜王朝第六代王孟云也像是阿那毕隆2.0版,在吞武里大帝逊位并遇刺的同年(年)即位,平定内乱并发展经济和文化,让王朝呈现繁荣镜像。而不同的是郑信并没有攻打贡榜王朝的首都阿瓦,而孟云稳定局面后却继续与暹罗开战,在泰国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被暹罗人打得大败亏输。
上图_贡榜王朝建筑
至此,泰缅百年战争也算是让两国明白了干仗是谁也没法彻底吃掉谁,还是和平为好。其后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只有一些边境冲突。而贡榜王朝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大英帝国。英国在18世纪末征服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并策动阿拉干脱离缅甸的统治。从年开始,英国发动了对缅甸的殖民战争,最终将缅甸变成了英属印度下的殖民地省份,这才算是彻底终结了缅甸和泰国的恩怨。
回顾泰缅百年战争,有一条鲜明的规律:缅甸新的强大王朝诞生——缅军围攻泰国首都并拿下——泰国天降猛人成功复国并反攻——缅甸王四处点火让国力衰弱——再次大战后两国和平。这实在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事件了。
作者:铁骑如风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贺圣达《缅甸史》
〔2〕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