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缅甸公路和史迪威公路

英国人对缅甸兴趣不大,但是知道缅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也想把缅甸变成印度东面的屏障。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实力雄厚的缅甸王国对英属印度的阿萨姆和曼尼普尔(位于今印度东北部)构成了威胁,并入侵了孟加拉。因此,英国攻打缅甸,重新控制了伊洛瓦底山谷,以及附近的一些重要山地。同时,还把缅甸作为阻断中国的中间屏障,并抵挡从越南西贡沿湄公河逆水而上的法国人。

缅甸是一个可以生产财富的地方,除了大米外,下缅甸有丰富的柚木和石油资源,上缅甸有钨矿、银矿、铅矿、铜矿、锌矿等宝贵的自然资源。虽然苏格兰人控制了缅甸的经济,但是缅甸仍然吸引着全世界的人到这里来寻找财富,其中就有赫伯特·胡佛,他在还未当上美国总统前20年曾作为国际矿产公司的股东来到过缅甸,他和家人就曾住在眉苗,在现今中国边境地区他曾有自己的银矿。胡佛曾写道:“缅甸人的确是亚洲乐观积极的民族。”他在缅甸获得了数以百万的财富。

殖民时期之前,从地理环境来看,印度和中国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亚洲两个超级大国的过渡带上鲜有人烟。但是到了二十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这片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带来了新技术。但是这时缅甸还没有作为英国的经济战略变成中国的后门。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世界都看到了缅甸的战略地位,盟军先是修建了“缅甸公路”,随后又修建了“史迪威公路”,“史迪威公路”连接印度和中国,为中国运输军需物资。今天,人们又开始重修这条公路,但是目的却不同往日。

中国人早就知道途经眉苗的这条公路就是中世纪以来从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通往缅甸中部平原的道路。从前,缅甸盛产琥珀和玉石。后来,在缅甸封建王朝时期,缅甸的棉纱和茶叶曾大量销往中国市场。眉苗东北部的山区种植了大片茶园,边境茶叶贸易是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缅战争也与这条路有关系。十三世纪,蒙古军队攻打缅甸;十七世纪,清朝处决了一位背叛盟约的缅甸王子;十八世纪,清军四次进攻缅甸,但每一次都被缅甸击退。

英殖民时期,中国内乱频繁,军阀混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占领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缅甸的军事地位迅速上升,不仅对于中国如此,对抗击日本的所有国家而言,缅甸都在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变成了战略要地。对于英国而言,缅甸是阻挡日军进攻印度的屏障;对于美国而言,缅甸是美国继续与中国接触、向蒋介石政府提供援助的窗口;对于日本而言,缅甸是日本继续进攻印度、进而控制亚洲的通道。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占领了从满洲到香港的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年,中日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后,日本皇军20多万人与海军、空军占领了上海。同年,日军占领了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屠杀中国30多万人。随后,中国工业中心武汉以及长江流域重要城市都被日军占领。蒋介石政府从长江中游地区撤退,并坚决与日本战斗。但是,在与日本20个师的会战中,蒋介石的国民军队和毛泽东的共产党军队都无法施展拳脚。在和轴心国展开对战时,华盛顿鼓励中国继续战斗,但是美国的援助无法通过中国自己的港口运输进去。因此,通过仰光从“后门”运输到中国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由此,就有了“缅甸公路”。

美国的军事物资通过货车和铁路从仰光运往曼德勒,然后运往山区,通过眉苗再运到腊戌。腊戌建有英殖民时期缅甸最东边的火车站,连接着一条通往中国昆明的长英里的公路。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修路,20万中国工人有时用铁锹有时徒手劈山开路,过程中至少有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到了年,从前灰尘弥漫的山路已经可以通行军用载重货车了。

随后,日军从其他方向入侵缅甸。年12月,昭和天皇的军队几乎控制了整个东南亚,并迅速攻占了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和新加坡全国。

日军的首要目标是破坏缅甸公路。因此,在日军从泰国入侵缅甸并占领了仰光后,于年3月对公路进行了破坏。英国此时几乎毫无准备,被日军打得开始向北部撤退。

4月5日,美国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在眉苗会面。露丝小姐采访了史迪威并为《时代周刊》杂志的封面拍摄了史迪威的照片。英国人演奏风笛欢迎蒋介石的到来。蒋介石曾参与中国第5、第6军在缅甸与日本的作战。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蒋介石任最高统帅。美国媒体十分积极地写下激情洋溢的标题:“中国骑兵大败日本军”,“昭和,注意了!”等等。但是,几天后,曼德勒就沦落到了敌人手里,英国人再一次撤退。当眉苗和腊戌被占领后,缅甸公路就再无用武之地了。

缅甸迅速的沦陷敲醒了沉睡的英国人,于是英国立刻制定了重新占领缅甸的策略,而且占领仰光之后还要再进一步占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英国指挥官认为从印度出发沿印缅边境从陆路进入缅甸不如从水路进军缅甸容易,这和年东印度公司进入仰光的路线是一致的。那时候,英国人就是从水路进来,给了缅甸国王和军队一次猝不及防的打击。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向盟军请求支援,因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战机和海上物资运输的保障,英国将很难取得胜利。但是,美国人对此却不感兴趣。罗斯福希望印度获得独立,但是他觉得缅甸让他感到痛心。他对丘吉尔说:“一直以来我就不喜欢缅甸和缅甸人,这50年来你们不是也和他们势不两立吗?你们不是想把他们放在油锅里来煮吗?”

对于华盛顿而言,首要的目标不是帮助缅甸获得独立,而是要重新开放缅甸公路。这时候,美国人正在太平洋战场与日本展开斗争。蒋介石的军队虽不是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美国的补给由空军飞越雅加达、喜马拉雅山东部,最终运到云南——但是,这也是一条十分危险的路线。而如果要经由仰光,可能的路线只有一条。因此陆路补给线变得十分重要。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需要重新占领仰光,美国人可以重新修一条路——从阿萨姆邦的利多经过缅甸北部到达云南。目前,阿萨姆邦还被英国控制着,这里有一条铁路线经过缅甸边境,从这里到中国还需要翻过一座一座的高山,穿越一片一片的丛林。

数千名军民花了整整18个月日以继夜地修路,人们克服了大雨瓢泼、蚊虫肆虐、疟疾横行的重重困难,最终修建了利多公路,或称“史迪威公路”。这条公路经过喜马拉雅山脚从印度到达中国。修路的军人大多是美国和非洲的混血人,他们天生具备夜视的能力,他们的白人主人特意挑选了他们以便能够在夜里赶工。他们是来到这片遥远的山区工作的美国人,以至于当地的那加族人一直以为美国人的皮肤都比较黑。

在斯利姆将军的领导下,英国第14师从曼尼普尔邦向东进发。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魁北克会议上确定重开缅甸公路,但这并不意味着对缅甸的又一次入侵。年,日本大规模进军缅印边境。斯利姆抓住这次机会,在守住曼尼普尔邦首府因帕尔的同时,破坏了日军的联络线。随后英军继续攻打日军,首先是渡河战役,之后又攻打伊洛瓦底,围住并占领了曼德勒。日军在撤退之前把政府公务员在眉苗修建的住宅都毁坏了,这是英国统治者的避暑度假别墅。

史迪威公路建完了,缅甸公路也重新开放了。但是,由于已经可以从印度直接通往中国,这条路就再无用武之地了。年5月,印度第17师在仰光并无战事的情况下进驻缅甸。三个月后,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爆炸,日本无还手之力。

战争结束三年后,英国人从缅甸撤退。印度获得独立后,缅甸作为印度东面屏障的战略重要性就不复存在了。连年的战争使缅甸的经济一蹶不振,主要的建筑物都遭到破坏。相比之下,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则显得前景更为广阔。缅甸的民族运动接连爆发,人们誓要将英国人赶出缅甸。缅甸人有些加入共产党,有些和日本人联合赶走英国,随后又用同样的方法对付日本。缅甸到处都是武装分子,年轻的民族主义者也学会了使用武器,就和印度、巴勒斯坦等地一样。英国无法控制缅甸的暴动。印度总理尼赫鲁说印度的军队也无法控制缅甸的爱国起义运动,并给艾德礼首相的工党提了一个建议——年1月4日,英国承认缅甸独立。不久,缅甸就爆发了内战。缅甸获得独立后12年,军队掌握了政权,缅甸几十年的军政府统治时期开始拉开了序幕。

年左右,印度、缅甸和中国都各自为国内事务而焦头烂额。史迪威公路没于丛林中,缅甸公路也再无去处。中国和缅甸关闭了边境。大约半个世纪后,亚洲出现了新兴的经济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