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尴尬清军四攻缅甸,到底是输了还是赢
明朝中前期,缅甸还在我们的版图之内。但是后来,缅甸宣慰使莽纪岁突然被部下杀害,他的辖区很快被众人瓜分。莽纪岁的后代向明朝中央政府求援,明朝在当时则忙于平定内乱,无心过问大西南,所以并未出兵相救。再后来,莽纪岁的后裔长大后,逐渐统一缅甸,并且逐渐和中原政权离心。
明朝地图明末清初,清军杀入云贵高原,追剿以永历帝为首的南明政权。永历帝慌不择路,带人逃到了缅甸,却很快被缅军缴械。大将李定国等人曾经率部猛攻缅军,以救出永历帝。结果,仗打赢了,但是缅甸死活不愿意交出永历帝。以吴三桂为首的清军,杀入缅甸并击败了李定国,缅甸被迫交出永历帝。
此后近百年时间,缅甸和清朝几乎没有什么来往。从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都把重心都放在大西北,对于缅甸没怎么在意过。在这种情况下,缅甸本来就对中原王朝心存怨恨,又趁清军在滇南边境防守薄弱,屡次侵入云南。缅军不仅烧杀淫掠,还逼迫边境地区的土司们向缅甸贡榜王朝缴纳贡赋。
年,由于一些土司拒绝缴纳贡赋,缅甸再次侵入云南。缅甸木邦土司带着一些人,还有政府军加起来约人,侵入了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的管辖区域。孟定土司被俘,耿马土司的衙署被烧毁。耿马土司逃出后,率部发起反攻并歼敌近人。但为了息事宁人,他还是被迫缴纳贡赋。
清朝在云南的地方政府,沿滚弄江一带布防,得过且过,不愿惹事。所以缅甸愈发嚣张,从年到年屡次侵入现在的西双版纳。缅军到处勒索钱粮,掳掠民众,用于进攻它的仇敌暹罗。乾隆皇帝终于忍无可忍,派出刘藻担任云贵总督负责对缅作战。不过刘藻是文人出身,而且不懂军事。
刘藻屡次派兵围剿侵入云南的缅军,却一无所获。缅军有便宜就占,见到形势不对就跑。他们经常在撤退中对清军发起反击,甚至是伏击。刘藻的部队吃了不少亏,却谎报军情,向朝廷报捷。结果真相大白,乾隆皇帝火冒三丈,刘藻因此被革职。后来他改任为湖北巡抚,因为压力过大举刀自杀。
第一次清缅战争,双方一共投入不到一万人。最后清军战败,云贵总督刘藻被革职,清军损失不大,但是士气因此低迷。随后,陕甘总督杨应琚改任云贵总督,他来到云南后迅速收复了失地。不过缅军在路上坚壁清野,所以清军并未取得什么战果。缅军颇得游击战争的精髓,把清军玩得团团转。
贡榜王朝杨总督集结了清军1.4万人以上,准备对缅甸发起全面进攻。然而此时的缅甸,正在集中全力进攻暹罗,就是现在的泰国。但是缅甸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派出约一万名官兵沿阿瓦溯伊洛瓦底江而上与清军对抗,并派出地方武装去攻击几位已经投靠清军的土司。双方很快,在铁壁关附近展开决战。
缅军屡战屡胜,但由于主力在暹罗,所以希望速战速决并以战逼和。清军屡战屡败,却多次向朝廷报捷。双方曾经停战谈判,但是清朝要求缅甸投降称臣,结果遭到拒绝。清军的战报显示前后歼敌过万。乾隆皇帝一眼就识破这个谎言,一怒之下处死了杨总督、云南提督李时升,还有大将朱仑等人。
影视中的缅甸国王接着,乾隆皇帝毅然派出满洲人明瑞接任云贵总督,广东将军杨宁接任云南提督,继续对缅作战。同时,缅军已经攻破暹罗的都城并撤兵回国。据统计,第二次清缅战争,清军先后投入2万人以上,缅军只有万人上下。但是清军战败,损失在人以上,至于耗费的粮草物资,实在难以统计。
清军为何屡战屡败,主要有以下原因:1统帅多为文官,不懂军事,而且喜欢瞎指挥。2部队大多未经实战,而且训练水平差。3军官不懂战术,也不熟悉缅甸的地形。4清军内部贪腐成风,士兵缺衣少食,比较慵懒。5缅军已经装备一批燧发枪,然而清军的武器还以大刀长矛为主,而且质量很差。
永历帝还有一点,尤为重要!缅军机动灵活,在热带丛林中如鱼得水。清军来到这个地方,几乎和盲人无异,而且后勤补给特别困难。年4月,新任云贵总督明瑞来到云南。他是傅恒的侄子,福康安的堂兄弟,曾经担任过伊犁将军,参与平定过回乱,也是悍将一枚,而且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宠爱。
与以往不同的是,主帅换成了满洲人,还派来名满洲八旗兵。此时的清军达到了人以上,兵分两路进攻缅甸。明瑞亲自率领人,向现在的曼德勒附近进军。参赞大臣额尔景额率人(内有满洲八旗兵人)为北路军,从另外一个方向杀入缅甸,然后和明瑞会师于曼德勒。
吴三桂清军带了两个月的粮食,还有不下8万头骡马,作为作战或者后勤用途。却说明瑞率领主力从边境出发,深入缅甸境内多里,攻占了现在的缅甸兴威。他留下人在当地驻扎,自己带着1人继续前进,寻找缅军主力决战。额尔景额的人,则被江水拦住,和对岸的缅军数千人对峙。
明瑞在现在的缅甸南渡河以东包围了缅军大营,并经过猛攻攻破敌营,歼敌多人。他因此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嘉奖,被封为一等公。他因此愈发轻敌,率部一直攻到距离曼德勒不到华里的地方。但是在缅军的坚壁清野下,清军此时已经是弹尽粮绝,并且士气低落,无力攻击缅甸的都城。
乾隆皇帝另外一支部队的统帅额尔景额,率部在缅甸的老官屯附近和缅军对峙。清军损失惨重,连统帅额尔景额都病逝于军中。在乾隆皇帝的命令下,他的弟弟额尔登额接任了他的位置。至于明瑞,被迫后撤去寻找粮食,缅军则趁机发起了反攻。当然,缅军吓破了胆,并不敢正面对抗,而是不断骚扰清军。
缅军很快击溃额尔登额的部队,还击败了云南巡抚派来的援兵近千人。此时还在缅甸境内奋战的清军,也就剩下了明瑞率领的近万人。最后,几万名缅军将近万清军紧紧包围在缅甸的小孟育附近。明瑞率部拼死突围,不幸身负重伤,最终心灰意冷,自杀于军中。所幸,大部分清军都成功逃回云南。
刘藻第三次清缅战争,清军投入人以上,结果惨败。主帅明瑞兵败自杀,彻底震惊了乾隆皇帝。清军损失近万人,缅军也损失了人以上。愤怒的乾隆皇帝这次杀掉了额尔登额,还有云南提督谭三格等人。乾隆皇帝不甘心失败,很快又派出傅恒和阿桂等人,再次杀入缅甸,为明瑞等人报仇。
第三次清缅战争,面对清军的两路大军,缅军派人和其中一部隔江对峙,待到清军疲软,突然发起进攻,迫使清军逃走。面对明瑞亲自率领的部队,缅军一直避战不出,并坚壁清野。待到清军弹尽粮绝,士气衰弱,缅军发起全面反攻。最终,缅军从容击溃两路清军,并逼得清军主帅明瑞自杀。
明瑞不过,缅军不擅长平地作战,尤其是大兵团野战和歼灭战。所以,缅军曾经吃过明瑞的苦头,一次就损失上千人。此后,缅军一直不敢打野战,而是继续以守为攻,并对清军坚壁清野。至于清军这次以傅恒为主帅,阿桂为副将,增派了名满洲八旗兵、名贵州兵,还有福建水师人。
年4月,傅恒到达攻缅前线,随即决定从清缅边境的北部,分兵多路、水陆并进,向缅甸的腹地进攻。南部只留下少数兵力,牵制缅军。当年8月,傅恒率官兵自戛鸠渡大金沙江,深入缅属孟拱、孟养土司地带,行程上千公里。由于此处没有缅军设防,所以清军进展顺利,没有大的战事。
傅恒阿里衮和阿桂带着1.5万名官兵从另外一个方向,水陆并进,并且击退缅甸的水师。接着,傅恒来到新街、老官屯一带,指挥东路的清军大约2万人,和不下3万名缅军隔江对峙。10月初,双方在新街附近发生激战。清军先是击败了缅甸水师,歼敌多人,接着占领新街,缅军被迫退守老官屯。
接着,双方在老官屯附近展开激战。在江上,清军水师多次击败缅军水师,缅军水师被迫退守东岸。但是在陆上,清军屡次战败,一直未能攻克老官屯,双方长期对峙在老官屯。此时,双方都已精疲力尽,无力再战也无心再战。清军参战2万人以上,此时还剩下不到1人,并有无数人病倒。
阿桂主帅傅恒病倒,副帅阿里衮、总兵吴士胜、水师提督叶相德等人病死。此时的清军,已经是疲惫不堪。缅军方面虽然损失很大,但是在总体上还略占上风,不过也无心再战。双方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于是在未经本国最高统治者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停战议和。清军的主帅傅恒,回国后不久就病死了。
当时,双方的将领为了早点停战,用假的临时合约敷衍本国国君。双方的国君都特别不爽,打起了长期的外交战。缅甸深知自己国力有限,不宜再开战火。清朝也明白再次动武难度太大,而且不久大小金川再次反叛,只好作罢。18年后,也就是公元年,缅甸主动联系清廷,派出使节奉表纳贡。
影视中的乾隆清缅战争前后历时七年。清军先后投入6万人以上,耗费白银0万两上下,损失官兵不下1,5万人。缅军也投入数万人,损失在1万人以上。因为这场战争,即将被缅甸消灭的暹罗得到重建,清廷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维护了领土完整。缅甸也元气大伤,从此开始注意和我国维持好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