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攻打南中,让中国受益千年司马懿征
最近,网络剧《虎啸龙吟》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热播,将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老冤家又一次放上了银屏。在以往的三国类影视剧中,司马懿屡次被诸葛亮挫败,经常被打得狼狈不堪,甚至差点在上方谷被烧死。然而《虎啸龙吟》却一反常态,诸葛亮在对决中处处落于下风,甚至被活活气死,这也在网上引发热议。诸葛亮和司马懿到底谁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在笔者看来,司马懿比起诸葛亮,在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而这还要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两次千里远征来说起。
诸葛亮征南中,让西南建立中国认同
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东吴趁机在其后方煽风点火,勾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高定以及彝族头领孟获等人一同反叛,一时间南中地区不复为蜀汉所有。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蜀汉丞相诸葛亮于公元年率部南征,深入不毛,镇压这场叛乱。
在此之前,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是以血腥屠杀的方式来解决南方民族反叛的问题。而深谋远虑的诸葛亮,却决定采用另一种更为稳妥的方法解决南中问题,那就是恩威并施。一方面,诸葛亮兵分三路,每战皆胜,很快击败并杀死了首恶朱褒、高定等人。而对于孟获等少数民族,却采用“少杀”“慎杀”的政策。诸葛亮以堂堂之师击败孟获,还留下“七擒孟获”的传说。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在当地采取了宽缓绥抚的羁縻政策。他任用当地大姓入朝为官,笼络人心。并且还在该地采取“不留兵,不运粮”的策略,充分尊重当地风俗,最终达到民夷粗安的效果。同时,诸葛亮还在西南当地,传播汉人先进的农耕文化、农耕技术,在西南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印记逐渐发酵成了神话。
在西南地区,诸葛亮的传说俯拾皆是。许多西南少数民族,都将诸葛亮视为神。早在东晋时,少数民族就将诸葛亮视为天神。《云南志》曾记载:“永昌城,古哀牢地……有诸葛武侯城,城有神庙,土俗咸生敬畏,祷祝不阙,骑马遥望庙皆下马趋走。”
到了现在,这种诸葛亮崇拜仍然在。在傣族传说中,诸葛亮教他们建造竹楼;在基诺族眼里,他们的祖先是诸葛亮的士兵;在傈僳族心目中,诸葛亮是他们的造物神,锄强扶弱的大救星;在苗族的传说中,诸葛亮曾教导他们种田、织布,还教他们制作鼓;在景颇人心中,诸葛亮是他们的祖宗,每次祭祖,他们都要祭拜“诸葛阿公”……
更可贵的是,诸葛亮征南中,让南方兄弟民族从心眼里认同中国。近代英国人曾从缅甸侵略云南,却遭一群少数民族的英勇打击。英国人问这些拿着原始武器的少数民族:为何打我们?而这些少数民族却说:诸葛阿公告诉我们,要为汉朝防守汉朝的南大门。
司马懿屠辽东,遗祸千年
景初元年(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自立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辽宁辽阳)。一年后,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率军攻打辽东。当时辽东一直受公孙氏军阀统治,这个军阀虽然势力较小,却打得周边蛮族噤若寒蝉。高句丽原本一直想攻取辽东和位于朝鲜的汉四郡,但在公孙氏军阀的打击下,都没有成功。相反,高句丽反而差点被公孙氏灭族。
为了攻取辽东,司马懿竟不惜与高句丽合作,共同夹击公孙渊。之后,司马懿率领步骑数万,以闪电般的速度到达辽东,并将缺乏准备的公孙渊杀得大败。司马懿杀死公孙渊,攻占整个辽东后,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他屠戮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司马懿出身经学世家,本应秉持仁义之道,然而他却做出了如此可怕事情。
之后,司马懿以辽东偏远,不好控制为由,尽欠辽东汉民于内地。自战国燕国以来,辽东就一直受华夏的稳固统治。然而司马懿这样做,彻底动摇了华夏人在辽东的控制。辽东出现真空地带后,对此地垂涎已久的高句丽和鲜卑,发动了潮水般的入侵。到了南北朝时期,辽东更是彻底被高句丽彻底占领。为了收复辽东,隋文帝、隋炀帝两代皇帝,耗费百万大军,仍然不成;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率军亲征辽东,竟还是不成。后来还是趁高句丽内乱,才由唐高宗将其消灭。
虽然唐朝收复了辽东,但统治一直不稳,契丹、奚等蛮族在此地兴风作浪。唐朝灭亡后,辽东更是直接沦为契丹、女真、蒙古等蛮族的领地,年不复为汉家统治,对此,司马懿其罪大矣。司马懿勾结蛮夷打内战,给他的子孙做了一个好榜样。西晋时,八王之乱,司马姓的诸侯王们纷纷勾引鲜卑、羯人、匈奴人屠杀百姓,疯狂内战,最终酿成了惨烈的五胡乱华。
同样是军事征伐,诸葛亮以深谋远虑让中华受益千年,而司马懿却以残忍的杀戮让中华遗祸。如此一看,他们人品和才能,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