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和缅甸的战争,到底谁获得了胜利缅甸从
18世纪末,清朝和缅甸爆发了一次残酷的拉锯战争。这场战争,被乾隆记为“十全武功”之列。然而,有人说这场战争是清朝输了,有人说是惨胜。那么,清朝和缅甸到底谁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呢?对双方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清缅战争爆发的缘由:争夺土司
缅甸是东南亚地区一个非常强盛的国家。13世纪,元朝两次南征缅甸,打垮了统一的蒲甘王朝,此后缅甸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明朝中期,缅甸东吁王朝崛起,实现了缅甸的统一,并攻入云南境内,使得云南面积缩水一半。东吁王朝还兼并暹罗、老挝等地,几乎统一了中南半岛。
年,东吁国王他隆去世,东吁王朝开始走向了衰落。年,南明永历帝逃到缅甸,吴三桂也带领10万军队进入缅甸,到达了距离缅甸首都阿瓦首都仅有60公里的地方。东吁同意将永历引渡给清朝,这次事件标志着缅甸和清朝建立了政治联系。
清朝前期也不想和缅甸发生边界纠纷。年,缅甸整迈土司请求内附纳贡,被云贵总督鄂尔泰拒绝。年,木邦土司要求内附,清朝认为“以该夷于明末久为缅属,未便准许”,将之拒绝。终于在年,缅甸才成为清朝藩属国。
东吁王朝衰落后,缅甸北部的耿马、孟连、车里等土司又想脱离缅甸的控制,他们“以清为父,以缅为母”,在清朝和缅甸之间反复摇摆。
缅甸地形
年,贡榜王朝建立起来。贡榜王朝用了几年的时间再次统一了缅甸,随后对周边的国家发动了进攻。年,贡榜王朝攻克暹罗首都,随后又占据掸邦和老挝,还对印度曼尼普尔王国发动了战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来势力干预,贡榜王朝极有可能统一中南半岛。
贡榜王朝不断扩张,缅甸北部的土司纷纷请求清朝支援。但当时乾隆帝正忙着远征准噶尔,因而没有重视这件事情。年,贡榜国王莽纪觉去世后,其弟懵驳继位,他扩大的对外扩张的规模。当贡榜王朝要求各土司交纳“花马礼”时,各土司就要清朝报告说是遭到了缅甸的劫掠,而对“花马礼”一事故意隐去,以免清朝追究两属的问题。
缅甸热带雨林
年,缅甸东征暹罗,其路线经过了云南的车里一带。缅甸就派遣军队和孟艮土司到车里地区进行劫掠。普洱镇总兵刘德成得知,立即带领人挺进思茅,云贵总督刘藻派遣参将何琼诏率士兵往援。
到了七月,缅军饱掠后自动撤退,刘藻竞以“缅人望风遁走,清兵大捷”上奏邀功。到十月,缅军再次入侵车里,并发文宣称车里为缅甸领土。刘藻带领绿营兵追击,然而缅军选择流动作战,清军毫无所获。
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帝决定对缅甸发动战争,“必当穷力追擒,捣其巢六,务使根株尽绝,边徼肃清。”于是,清缅战争就爆发了。从整体上来看,清缅战争是缅甸和清朝争夺两国边界“两属土司”的战争。
二,清朝征缅失利,一代名将明瑞自杀
由于刘藻办事不利,乾隆让熟谙军务的杨过琚出任云贵总督,将刘藻调为湖广总督。此后,乾隆得知刘藻谎报军功,被乾隆革职。年,清军陆续收复了猛笼、猛混、猛遮等地。随后,清军开始对孟艮、整欠、猛勇等地发动了进攻。当时,“瘴疠大作”,缅军被迫撤退。清军很快占领了木邦。
然而杨应琚也是一个喜欢空谈、喜欢谎报军功之人。当时缅甸兵分四路大军反攻清军,杨应琚疲于奔命,无法应对,最终导致缅甸军队攻入云南边界。当缅甸军队在一处撤退后,他就立即谎报军功,说自己击退了缅军。根据他的奏报,清军至少取得了四次大捷,让乾隆乐不开支。
直到第二年二月,乾隆根据福灵安的奏报,才得知所谓的“楞木大捷”、“户撒大捷”等都是假消息。乾隆大怒,下令将杨应琚等革职查办,最终杨成琚白尽,其余重要将领被处斩。
年,乾隆任命明瑞为云贵总督,决定再次对缅甸开战。明瑞到任后,将军队集中起来,一共集结了2.2万军队,其中满洲八旗人。随后,明瑞兵分两路向缅甸开进,一路由明瑞、观音保带领,另一路由参赞额尔景额带领,两军约定在缅甸首都阿瓦会师。
明瑞像
明瑞带领的1.2万军队渡过锡箔江后,立即进攻蛮结,去下了4栅,其他12栅缅军逃走。随后,明瑞继续深入缅甸,到了阿瓦只有70里的地方,但是遇到了补给问题。于是明瑞带领军转攻猛笼,获得了大量的粮食。
明瑞一路虽然进展顺利,但是额尔景额一路却遭到了阻碍,他们在老官屯遭遇缅甸军队,久久未能攻克这里的木栅,不久额尔景额生病去世,其弟额尔登额代其职。由于和明瑞一路失去联系,额尔登额只能带领这支人的部队返回云南。
第二年,明瑞得知额尔登额撤退,自己也开始带领军队撤退。清军一撤退,缅军就紧追不舍,不断偷袭。追到蛮化,清朝反击,歼灭了缅军人。清军到达波龙厂时,陷入了缅甸5万大军的包围圈。明瑞让达兴阿、本进忠分别突围,而自己带领几千兵力迎战十倍于己的缅军。最终,清军几千人全军覆没,明瑞和观音保自杀谢罪。
明瑞为满洲镶黄旗人,是清朝的名将,曾经带领清军追击大小和卓到达帕米尔高原,在三次被包围的情况下逆势取胜,被提拔为伊犁将军。随后,他又平定了乌什回乱,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明瑞自杀后,乾隆震动,亲临其府奠酒。蔡东藩评价道:“明瑞猛将,孤军征缅,徒自丧躯,可为太息。”
三,傅恒马革裹尸,缅甸最终臣服
明瑞征缅失败后,乾隆帝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他认为征缅失败的原因还是轻敌了。的确,乾隆派遣远征准噶尔、大小和卓都只需要几万军队,然而南征缅甸却只有2万部队。加上,缅甸地形复杂,森林密布,区区2万军队如何能够取胜。
于是,乾隆总结了前面的教训,开始进行重新的部署。他最终选择让傅恒作为主帅,而阿里衮、阿桂为副将军,明德为云贵总督。傅恒是满洲镶黄旗人,曾经毛遂自荐平定了大小金川之乱。乾隆决定出兵准噶尔时,也只有傅恒一人支持乾隆,并帮助乾隆制定了作战计划。可见傅恒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傅恒
在兵力上,乾隆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队进入云南,其中八旗军人,索伦兵人,福建水师人,瓦寺土兵人,卫拉特兵人,一共1.8万人。加上滇军1.6万人、川军人,黔军人,使得总兵力达到了4万人。为了防止瘴气,乾隆命令两广总督购买了斤药材。看到清军大规模云集,缅甸请求投降,但是遭到拒绝,乾隆想彻底灭了缅甸。
年七月,清军兵分三路,正式出发。傅恒带领人为一路,阿里衮、阿桂率领人为一路,副都统明亮、水师提督叶相德率水师人为一路,出征总兵力大约是2万人。
清军一路南下,深入缅甸里,兵不刃血地占领了多个地区。不过,清军在途中多次遭遇暴雨,行动出现了困难。偏师统帅阿里衮生病,由阿桂代理统帅。不久,阿桂带领偏师在大金江击败了缅甸军队,两军在蛮暮成功会师。
正在关键时刻,傅恒也得病了。缅甸趁机反攻,两军在新街大战,结果清军获得胜利。接着,清军继续推进,进攻老官屯。然而老官屯鄂防御非常牢固,清军用炮轰、火攻等方式都未能将之攻破。见战事陷入胶着,傅恒让阿里衮带领水师截断缅军粮道,缅军被迫投降。
缅甸土司的遗留问题
当时,清军也陆续有人生病去世,1.7万大军仅仅剩下了1.3万人。傅恒只好接受了缅甸的投降,并上报朝廷。乾隆同意缅甸投降,随后清军在阿桂的带领下撤退,傅恒在班师回朝的路中因为病情恶化而去世,又一个名将死于这次战争。
清军撤退后,缅甸国王立即派遣使者到北京,请求通商。乾隆皇帝认为缅甸还未称臣,拒绝通商。最终在年,缅甸对清朝称臣,才宣布中缅关系正常化了。这场战争,清军死亡大约超过1万人,耗费了万两白银,名将明瑞、傅恒、阿里衮、叶相德、吴士胜都死于这场战争,对清朝造成了很大的消耗。如此多的伤亡并未改变明朝以来的边界。
全盛时期的暹罗王朝
由于这场战争在缅甸进行,因而对缅甸的破坏更大。缅甸的死亡人数远超清朝。清缅战争中,缅甸不得不将暹罗的军队撤回来,暹罗则在华人郑信的带领下趁机独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缅甸称霸中南半岛的愿望落空。缅甸在这场战争中严重消耗的国力,最终走向了衰落,不久就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