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亚洲佛山企业下南洋的新探险
大自然家居推动技术人才本土化培养,由中方技术工程师对柬埔寨员工开展生产教学。企业供图
泰国春武里府,AmataNakorn工业园,佛山企业顺威股份在此建起了国际最先进的风叶生产线,并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风扇叶制造商。
往东南方向多公里,是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柬埔寨就业人口最多的特区。这里集聚着多家企业,近八成是中国企业。其中,同样来自佛山的大自然家居已成为园区体量最大的木业生产企业。
再向东几百公里,到达越南平阳省。家电龙头企业美的作为佛山企业最早投资东南亚的代表,其投建的工厂已运营了15年。
最近十多年来,在亚洲不同国家的各类园区,“佛山工厂”散布其中。他们在寻找成本更低的投资地与新市场时,具有文化接近、人力成本低、人口增长快的东南亚各国,成为了其主要目标。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佛山企业在境外新增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有四个来自东南亚,分别是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
这是一场危与机并存的下南洋新“探险”。东南亚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让人心动,但产业链不完整、劳动效率低的难题同样令人困扰。来此掘金的佛山企业在撬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更多支点,也在产能爬坡、工厂盈利上承受了诸多压力。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势下,如何化危为机是他们眼前最紧迫的课题。
●吴欣宁叶洁纯王谦
何帆燕华声宇
新市场,向南洋
越南,平阳省新加坡工业园里,坐落着美的首个海外工厂——美的生活电器(越南)制造有限公司。
年,美的在越南设立独资工厂,正式拉开了海外设厂的帷幕。“当时走出去是很自然的事,主要是当地的人力成本明显更有优势。”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回忆道。
那时的越南已经在生产手按式电饭煲,一台价格70—80元,售价远低于国内。产品价格的差异背后,主要是人力成本的差异。年,越南一名普通工人月工资只要美元左右。
美的是佛山最早到东南亚设厂的企业之一。就在美的越南工厂成立不久后的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逐利资本开始寻找低成本国家和新市场。中国首轮产业转移潮由此开启。
到了年,东南亚等国家的人力成本优势愈发明显——正是在这一年,越南成为了耐克的第一大代工基地制造业。以家电、家具、纺织等为代表的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东南亚进行布局的越来越多。
但在这轮国内制造业“下南洋”的浪潮中,类似美的这样的佛山身影并不多。不少佛山企业早年意识到了东南亚人力成本的优势,但于他们而言,单一的劳动力成本要素还不足以撬动这场跨国布局。
“如果仅仅是看制造成本,即便是现在,全球家电制造成本最低的还是在中国。”王建国说。
驱动佛山制造“下南洋”的,是更多的综合成本因素。
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里,顺德企业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大自然家居”)已经开了4家地板工厂。关于连续投资背后的原因,大自然董事长佘学彬总结为:“所有问题都源于成本。”
他告诉笔者,在年作出在柬埔寨设厂的决定前,公司综合考量了各国关税政策、人工成本、供应链配套、营商环境以及海运条件等因素,算了多笔经济账。最终的结果显示——“下南洋”开拓新工厂,是最有利于公司发展的。
企业选择海外设厂的动因往往是多元的。除了成本以外,市场也是牵引佛山制造主动“下南洋”的重要原因。
“需求或者说市场容量,是联塑出海设厂的第一考虑。”中国联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塑”)开发部负责人张颖珐说。
以印尼为例,年联塑的考察团抵达印尼时,其人口已经接近3亿人,是东盟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让张颖珐看到了一个庞大的管道需求市场。联塑把海外的第一个自建工厂放在了印尼。
美的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布局,同样瞄准了当地日益增长的家电市场。“人口的快速增长,就意味着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在此潜伏。”美的越南工厂厂长高升表示。
在佛山制造掘金东南亚的路上,还有一类企业是跟着客户走出去的。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顺威股份”)就是这样的例子。作为一家在空调风叶领域耕耘了30年的隐形冠军,顺威股份常年服务于美的、格力、松下、LG等国内外知名空调服务商。近年来,海尔、三星、大金等下游家电龙头企业纷纷到东南亚设立制造基地。为了降低物流成本、就近服务好客户,年顺威股份在泰国启动了首家海外工厂建设。“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顺威股份副总裁范瑞强说。
无论是哪一种动力牵引,选择布局东南亚的佛山企业日益增多。
佛山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佛山企业在境外新增企业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和地区中,印尼排在第三,越南则排第五。
盈利!盈利!
真正在海外落地后,那些制造业“掘金者”却发现,海外工厂往往要先与“亏损”抗争。
不少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佛山企业都提前做过测算:海外工厂真正实现盈利的周期起码在4—5年间。“下南洋”后迎面而来的最大考验就是,如何尽快扭亏为盈,让工厂和订单真正转起来。
一位投资越南的佛山企业家曾目睹不少国内同行最终从越南铩羽而归。根本原因就是,工厂建起后却没有订单支撑,无法实现量产和盈利,最终只能撤资回国。
美的越南工厂也曾长期陷入“亏损”窘境。
“越南工厂的前十年经营状况都不算太好。就算盈利,利润也不多。主要原因还是订单规模不够大。”高升说。
订单不足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新工厂的产能爬坡、产线扩展都是逐步的,因此订单增长也有个过程。高升坦言:“可能前5—6年都不会盈利。”与此同时,他也承认,相关布局规划的不足,也影响了越南工厂的订单增长。
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家电尤其是空调,是一片快速增长的市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大金、三菱等日本、韩国龙头企业就来此开疆辟土,抢占山头。这些先行入局者在东南亚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品牌市场基础。作为后来者的美的最深刻感受到的,就是错失了市场扩张机会以及巨大的竞争压力。“实际上还是属于市场规划的问题。”高升说。
在重重压力下,高升和其他负责人尝试过生产电饭煲、热水器、洗衣机、电冰箱等多种产品,有些品类连高升都不太了解。但他发现,真正能够稳定产生利润的产品却不多。这让越南工厂的订单一直处于波动中。
直到3年前,美的发现北美市场对吸尘器这类快速换代的家电消费品需求巨大,于是迅速切入这一市场,斩获了大量订单。“现在越南工厂一年出口吸尘器超过万台,年产值增速超过15%。”高升说。
当美的越南工厂处在订单增长的重重压力下,另一家顺德企业顺威股份则在为泰国工厂的营收操心。
自年投产后,顺威股份的泰国工厂在头3年都处于亏本状态,直到年才开始盈利。员工技能生疏限制了产能和接单量,是主要原因之一。
“工厂起步阶段,员工定向培训才刚开始,客户对新工厂的生产品质和交付能力的信心还有待建立,给你的订单量也是逐步提升的,因此盈利情况也是逐步改善的。”范瑞强说。
为了让员工技能早日提升、达标,负责顺威股份泰国工厂管理的张国生可谓煞费苦心。
据他观察,泰国没有技校培训,很多员工技能一片空白,培训必须从头开始。一开始,由于翻译不到位,对泰国员工的现场技能传授非常不顺利,“都是口头讲,很多东西也没表述清楚”。
后来,顺威股份从顺德总部向泰国工厂增派了5名员工,由中国人牵头确认专业术语的翻译,将所有作业动作整理成中文和泰文两种语言,甚至编成泰语教材、拍成视频。这样的教育更方便泰国人理解。
学会了技能,工人效率不高又成了一大困扰。顺威股份很快引入中国企业常用的激励机制——先对工人每小时的劳动量进行摸底,得出一个平均值,再以这个平均值为基准,劳动量超过这个值的工人,将获得额外激励。超出部分越多,激励力度越大。这调动了泰国员工积极性,解决了效率不高的难题。
同样靠提升员工技能来打破产能和接单量限制的,还有大自然家居。在柬埔寨工厂投产初期,大自然家居曾面临“内忧外患”:内部产能爬坡以及并购磨合期影响工厂生产;外部疫情来袭、人员来往交流困难、对外经济萎缩,同样让生产和零售遭受打击。
为此,大自然家居主抓一条:关键岗位本地化人才培养。人才竞争力的提升带动了产品竞争力的升级,让柬埔寨工厂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吸引力的工艺技术,吸引到国际大客户。
在经营承压约一年后,大自然海外工厂营收在年迎来转折。这一年,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净利润增长%。
供应链大作战
供应链是另一个需要打破的“魔咒”。
由于本身工业基础薄弱,缺乏钢铁厂等上游产业,在东南亚不少国家,钣金卷材、塑料颗粒以及一些机器设备都要从中国运过去。
同时,东南亚的采购也并不经济。据《财新》报道,以打印机上的碳带为例,其在越南的单价为7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1元)1卷,而这个价格可以在淘宝上买3卷。
杨建伍就感受到了在供应链上的重重困难。他参与创立的标美服饰缅甸工厂所需的蕾丝、花边等原材料,全部来自中国。尽管近年来缅甸承接了大量来自全球的纺织服装产业,但这些产业集中在最下游的成衣制造环节,生产仍以来料加工为主。标美服饰在缅甸的所有原材料都需要提前一个半月从国内走海运运往缅甸。
而受此前疫情和政局不稳的冲击,更是影响了原材料运输的畅通性,延长了原材料采购交付时长,这让杨建伍倍感头疼。
不仅是标美服饰,顺威股份、联塑等企业在东南亚不同国家都遭遇了供应链难题,其本土供应比重都不高,在20%—30%左右。
事实上,不管是掘金东南亚,还是拓荒非洲、南美,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而能否克服难题,则是影响企业在海外最终立足的关键变量。一场围绕供应链的“作战”在所难免。
美的的“战法”是尽可能打开信息渠道,拓展、培育自己的供应商。
许云松近两年辗转于越南的各种展会间。作为美的越南工厂供应链及采购经理,他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