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62年,中国死守阿克塞钦,对收复
印度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最广为人知的恐怕应该是西游记中的天竺女儿国,如此神秘而美好。
可是现实却是别样的不堪,自从英国成为印度的宗主国,到印巴分治,一直对中国的土地进行强取或讹诈。印度独立后,也只是在初期与中国尚算和平,口头上“兄弟”相称。
然而当尼赫鲁一朝掌权成为印度总理,其“大印度联邦”梦想开始膨胀,不但计划将缅甸、锡金、阿富汗吞并,同时还觊觎中国南部领土。
他在中印边界推行“前进政策”,不断蚕食中国西藏和新疆南部领土。最终忍无可忍的中国实行自卫反击。年的一场大战,打得印度政府几乎要迁都。
其后,中国政府因为国际和国内等多种复杂原因,主动将军队撤回到中印双方实控线以后。又因为鞭长莫及,以及各种条件限制,藏南旺达等地又重新被印度占领。
但即使条件再恶劣、困难再多,中国军队却依然在年及以后的时间里,派兵死守阿克塞钦,寸土不让。为何做出如此决定?因为在中国老一辈领导人看来,阿克塞钦是中亚地区兵家必争之地,对收复和解决藏南、甚至是中印全部边界问题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独自划定的三条非法边界线
19世纪初,位于东喜马拉雅山脚下、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的阿萨姆,还是清王朝的藩属之地,其后英国夺取这一地区,英属印度开始在这里与中国西藏相邻。
年,为减少英国商人同东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区居民的冲突,英属印度政府在沿河谷地区的北沿画出一条行政管辖线“内线”,还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又画出一条国际边界“外线”。
但以侵略起家、以殖民发达的英国人,对于其他国家国土边界的看法历来是随机的、动态的和扩张性的。他们在个别地图中,又给不包括达旺寺周围地区的东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区涂上淡黄色,视之为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为英国日后的扩张埋下伏笔。
年辛亥革命后,英国与西藏十三世达赖相勾结,在西藏掀起反清暴动,之后,又利用中国出现的动乱局面趁火打劫。
-年,在印度召开中英藏三方会议,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妄图凭空占据门隅等九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受到中国中央政府代表的坚决反对。
年3月25日,麦克马洪同西藏代表夏札秘密以换文形式,确认这条后来被称为“麦克马洪线”的边界。
但因为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并未被告知这一情况,因而在西姆拉举行的最后一次三方会议上,中国中央政府代表正式声明:“凡英藏本日或他日所签之约,或类似之文牍,中国政府概不承认。”
因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完全是非法、无效的,这就是中印边界东段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而同时,中印边界西段问题也在英国的阴谋诡计下逐渐产生。年,吞并印度锡克王国后,英国逐渐把英属印度的统治范围扩展到帕米尔高原。
为阻挡从西北方向朝帕米尔高原推进的沙皇俄国,英国准备将阿富汗作为一个缓冲国,为此,英国对阿富汗发动战争,在未能得手后,转而大力扶植和控制阿富汗的亲英政府,并大量夺取阿富汗山区归入英属印度。
随后英国又将目光放到克什米尔同中国交界处,19世纪末,通过所谓的英属印度官员约翰逊在旅行地图上画的“约翰逊线”,以及英国情报员约翰·阿尔达提出的“阿尔达线”,肆无忌惮地将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的中国领土都划入自己手中。
年印巴分治后,印巴双方起初都以“阿尔达线”来标示克什米尔同中国的边界。
但在年,印度开始暴露其野心,将中国的阿克赛钦也标注在其国家地图内,并且拒绝谈判,一度亲如“兄弟”的中印两国分歧益显。
二、一战奠定20年稳定和平局面
年印度宣布独立,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大印度联邦”迷梦发作,开始准备把英国在地图上划出扩张性的中印边界,落实到地面上。
趁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忙于抗美援朝,无暇他顾时,年2月印度军队悍然进驻达旺,强行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手中接管这一地区。到年,印度已基本控制“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
并于年,借口所谓“地图问题”,正式向中国提出多达12.5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要求,中印边界争端开始浮出水面。
在这期间,印度尼赫鲁政府开始实施“前进政策”,就是印度把巡逻队和哨所推进到中国所控制的争议地区的政策。
“前进政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最初目标是:堵住中国人进一步向前推进的可能路线;不承认中国占有阿克赛钦等地区的现状;印度军队进入这些地区,就可以为通过外交交涉使中国撤退提供实力上的支持。
但到后来看到中国一再忍让,“前进政策”进一步扩展为:破坏中国对争议地区的控制,在中国各据点之间建立印度哨所的同时,还要设法切断中国据点的供应线,从而迫使中国部队撤走。
如果中国部队仍拒绝撤出这些地区,那么在这些地区集结足够的力量后,印度就直接使用武力清除中国的据点。
对于印度的挑衅行为,中国多次提出抗议,要求印度政府从中国领土上立即撤出印方军事据点和入侵的印度军队,否则中国将被迫实行自卫。但印度政府却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尼赫鲁甚至认为西段形势“比以前更有利于印度”。
年10月,自认胜券在握的尼赫鲁下令把中国军队赶出去,中印边界战争全面爆发。
我人民解放军被迫反击,以4万对30万参战人员的比例,不但在东西两线上全面击败印度军队,而且先头部队一度距离新德里不足公里,新德里城内人心惶惶,总理府也临时搬迁到孟买。
就在印度心急火燎四处求援、手忙脚乱全国动员的时候,11月21日,中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将部队撤退到年11月中印实控线后方20公里处,这一动作令举世皆惊。
历史上对此争论不休,其实主要原因是:
首先,中国实行自卫反击是出于不得已,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训印度,而不是占领其领土。打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平,制止印度在边界地区制造摩擦和冲突,将不准备谈判的印度“请”回谈判桌。
中国一贯倡导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军事介入只是迫不得已,中国不会用武力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因而在停火和撤军后,再次建议两国通过会谈解决边界问题。
其次,中国不愿拖延或扩大战争。中国被迫在对中国不利的条件下,只能与印度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因为国内形势不允许中国军队继续作战。
西藏叛乱、台湾局势、大跃进失败,种种因素杂织在一起,解决国内发展问题摆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的首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中国是不会打这场战争的。
另外,就喜马拉雅山气候而言,从12月中旬到来年4月山口被封闭,无法进行大部队调动,以及后勤给养的有效供应。
因此,中国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任务,否则进入印度的军队就会成为无本之木,陷入险境。
其三,向美苏展示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这次战争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公开支持印度在边界问题上与陷入内外交困的中国争锋,其意图拖垮中国的目的隐现。
但通过这次战争,中国展现出仍然具有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以此向世界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表明,中国并没有垮掉。
其四,向印度和达赖表明,分裂中国绝不可能。西藏叛乱之后,达赖喇嘛逃亡印度,得到印度政府的庇护,并以印度为大本营,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
中国速战速决将印度人赶出拉达克地区,既是巩固西藏安全,也是为教训西藏叛乱者,不要指望印度的帮助。
其五,印度占据地利优势。中国的后勤补给极为困难,当时一个战士需要八个后勤人员供应,耗费巨大。
印度虽然军事实力较弱,但后勤供应却极为有利,弹药和给养供应极为便利和迅速,如果深入印度腹地,则战争可能变成持久战,无疑对我军不利。
三、“宝塔”镇“河妖”
阿克赛钦意为“中国的白石滩”,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南部。是一个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的半封闭性山间盆地,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其地势平缓,易于开展大规模军事行动,是中国西部边陲与印度克什米尔和南亚陆上重要通道。
年起,中国政府经过19个月的艰苦奋斗,建成长达公里的新藏公路,其中约有多公里在阿克赛钦地区境内。
这条公路的建成通车让印军感到极大威胁,因而在边界战争中数次图谋切断新藏公路,占领阿克赛钦,但我军坚决死守,一步不退。
中印边界战争以后,我国立即在喀喇昆仑山通外山口上设立多个哨所,派精兵把守。
相对于西藏南部地势平坦肥沃、面积广大,阿克塞钦地贫人少、面积较小,可是年中印战争之后,中国宁肯暂时撤离藏南地区,但对阿克塞钦却寸土不让,主要原因是:
首先,阿克塞钦对于中巴两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阿克赛钦只要在中国手里,中国就始终牢牢把握着中印边界谈判的主动权,所谓的争议地区也只能是长期争议而已。
而且,中国西南部的大动脉新藏公路所通达的藏南地区需要阿克塞钦的防护,只要阿克塞钦在我方手里,则新藏公路就会安然无恙,西藏阿里地区就不会成为孤立无援之地,会稳如泰山。
然而一旦失守,被印度控制,则西藏阿里地区就会陷入不攻自破的境地。
更要紧的是,阿克赛钦地区还与中印边界问题的中段和西段以及中巴关系产生连带影响。阿克赛钦是中国中段边境对印度斗争的依托,是中巴两国战略协同的先决地理条件,能够使巴基斯坦免受印度地势威胁。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年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暂时撤离藏南,而坚决守住阿克赛钦的策略,体现出一代伟人不同凡响的战略眼光。
其次,阿克赛钦是中亚的镇妖塔。阿克赛钦居于中亚的制高点,俯视中亚各国,进可攻,退可守,对我国西南部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紧邻印度首都新德里和孟买等其他中心城市,对其具有威慑力量。一旦中印发生战争,中国的装甲部队从阿克赛钦冲下来,可以轻而易举地攻破印度首都新德里,孟买等印度的经济中心地也就变得岌岌可危。
从阿克赛钦所具有优越的地理优势而言,就仿佛是中亚的镇妖塔,始终悬空在印度这个仿佛恒河老妖的头上,随时威慑着它的安全。
正是由于中国拥有阿克赛钦,通过阿克赛钦牢牢控制着印度,保证中国西南数十年安全,同时对印度军事和物力给以极大的牵制印度。
印度如哽在喉,于是始终在中印边界不甘寂寞,时不时就弄出一点声响,但中国一直岿然不动如山。
所以,只要中国牢牢控制住阿克赛钦,然后中国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中国与印度的国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使得阿克赛钦地区不但会固若金汤,而且其地缘位置优势将逐步增大。
一旦某一时刻,中印再次发生冲突,那么地势低平、无险可守的藏南地区就会成为被印度叼在嘴里却咽不下去的肥肉,只要印度再敢动武,中国届时只要挥军而下,即可一举收复藏南失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