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统一疆域的最终形成
清朝是我国统一疆域最终奠定的朝代,从这个角度讲,清朝前期在我国国家统一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亚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功绩。
清朝的建立者满族爱新觉罗家族是东北女真部落的一支,属于明朝建州卫的一部。明万历十年(公元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建州左卫都指挥觉昌安、父亲建州左卫指挥塔克世遭明军误杀。为了补偿他们的冤死,努尔哈赤被袭封了建州左卫都指挥使。
明朝疆域年起,努尔哈赤就以祖、父的遗留的铠甲十三副起兵,逐步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各部、海西女真和东海诸部。至公元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宾东)称汗,建大金,史称后金。公元年,努尔哈赤兴兵反明,接连大败明朝军队。此后,不仅不断攻占了明朝在山海关外的据点,还多次越过了长城,威胁到北京。年,迁都沈阳,称盛京。
皇太极公元年,皇太极登位,改国号为清,称这一年为崇德元年。到年,清朝的疆域已经扩大到明长城以北,包括今内蒙古、东北和境外外兴安岭以北、东至库页岛间的地区。
长城入关后清朝疆域不断扩大,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本格局。但是,清朝统一疆域的形成,应该是从废弃长城作为象征的。长城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今天被视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那是从年中国军队抵抗日军的长城抗战开始的。实际上历史上长城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加强民族团结,而是中原政权遏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防御工程。它在发挥军事价值的同时,也限制了长城内外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隔阂的象征。
当中原政权无力控制长城外的地区时,都会加强长城的修建,对西北少数民族政权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比如明朝对长城的修筑,可谓次数最多、工程量最大、质量最高,但是终明一代,其势力发展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越过嘉峪关一步。
康熙帝康熙三十年五月(年),古北口总兵蔡元上奏要修石北口一带倒塌的长城。对这个上奏,康熙没有同意,他说(白话文翻译)“帝王统治天下,所以靠的根本力量,并不是险要的防御工程。自秦朝修长城以来,汉、唐、宋也经常修理,这些朝代就没有边患吗?明朝末年,我们的太祖皇帝统帅清朝大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长城也没有挡住我们。可见守国的根本道理,只在于修德安民。有了民心,百姓拥护朝廷,我们就得到了立邦的根本,边境自然就稳固了,这就是‘众志成城’的道理。”从此下令不再修筑长城。
其实康熙能够放弃修长城,底气在于清朝疆域的不断扩张,已经超越了长城的限制。早在年,顺治十六年,清朝就已经拥有了明朝统治的所有疆域。康熙年间,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也逐步纳入了大清的直接统治范围。
年,康熙收复台湾后,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北方边境。年,漠北的喀尔喀蒙古三部:土谢图汗、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发生内乱,准噶尔王噶尔丹乘机入侵。虽然三部联合抵抗,但其领土仍被噶尔丹侵占,只得南迁漠南(今内蒙古),并向清朝求援。康熙二十九年年,康熙下令第一次亲征,全面反击噶尔丹部。
清朝前期准噶尔部示意图噶尔丹是当时准噶尔部的头领,准噶尔部是明朝时蒙古族瓦剌的一部,鼎盛时期的统治区域,包括今新疆、西藏、青海、四川西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境外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蒙古高原的广大范围。年,在打败噶尔丹的基础上,康熙前往多伦多,抚慰统治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三部。在外蒙古地区建立与内蒙古一致的行政区划,设立了盟旗制度。(注:整个清朝时期在蒙古地区设立的盟旗包括: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六盟二十四部五十一旗、漠北蒙古(又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四盟四部八十六旗、漠西蒙古(含西套蒙古)八盟四部六十四旗属之,共十八盟、三十二部、二百零一旗。)
由于后来噶尔丹的不断扩张,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康熙帝率中路军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同年五月,清军在昭莫多击败漠西蒙古噶尔丹主力,获得大捷。这一仗,噶尔丹只率少数骑兵逃跑。昭莫多之战全歼了噶尔丹主力,给噶尔丹以致命打击,对稳定北方局势起到重要作用。八月份,康熙帝派遣理藩院主事保住、大喇嘛晋巴扎木素、德木齐索诺木布等人前往西藏,警告西藏与噶尔丹断绝关系,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在雍正、乾隆时期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康熙三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康熙帝统兵启程,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收复了蒙古高原,喀尔喀三部回到漠北,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年,康熙继续攻击噶尔丹部,噶尔丹自杀,青海和与河套以西地区也划入大清版图。
康熙平定噶尔丹之后,准噶尔部又慢慢崛起。雍正五年,噶尔丹策零继准噶尔汗位,不断派兵侵扰哈密、喀尔喀蒙古等地。雍正年间,派年羹尧用兵西北,清军虽多次取得胜利,但一直没有能够彻底平定。
乾隆帝乾隆十年(公元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发生内乱,势力逐渐衰落。乾隆十八年,准噶尔的阿睦尔撒纳袭杀刺麻达尔札,推达瓦齐为汗,车凌乌巴什率部降清。年,乾隆决定趁机进兵,以结束数十年的平叛战争。阿睦尔撒纳又与达瓦齐相攻,失败后率部降清。年,清军分兵两路,不久进占伊犁,准噶尔部基本平定。年,清军再次进入伊犁,天山北路从此纳入清朝疆域。年,清军攻下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大小和卓木逃往巴达克山部后被杀,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19世纪70年代阿古柏企图分裂新疆和伊犁地区,年清政府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除了内部疆域的逐步统一,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边界也逐步划定。北部边境,年,清朝与俄罗斯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河(今海拉尔河)相交处的阿巴该图,经恰克图(今俄罗斯境内的恰克图和蒙古境内的阿尔丹布拉克),西至沙必乃达巴汉(今俄罗斯西萨彦岭西北)的边界走向。
南部边境,清朝虽然四次出征缅甸失败,但是维持了东南亚各国的朝贡体系,边境接近于今天的西南地区的边境线。西部边境起于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
乾隆帝自夏、商、西周,华夏文明扩展开始,“中国”的范围不断扩大,经秦代初步统一。又经过了近两千年,到清朝前期,中国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部,外兴安岭,南至南海曾母暗沙,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当然,到了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国力衰落,导致大片领土被割让,北部和西部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俄罗斯占领,民国时期外蒙古独立。但是,今天我们能有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还是建立在清朝前期统一基础之上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清朝前期在国家统一和中国疆域的最终奠定上功不可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