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中心文明中心有什么作用
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一般都是耕地产粮之地,机械增长率较高的地区一般都是交通枢纽之地,两者兼备的地区就是人口密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称之为文明中心。
人口的自然增长,必然要消耗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资料。其中,粮食产量高且稳定,是增长的人口能够生存下来最基本的条件。对于一个地区来说,要囤积大量的人口,必须有丰富的粮食生产以及储备。所以,一个地区要成为文明中心,必须是耕地产粮之地。
一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高,除了基本的粮食供应外,必然要给流入的人口提供很多的工作岗位。让流入的人口赚到钱,才能留住这些人。这样的地区,必须地处交通要道,便于物资流通,才能提供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岗位。
既是耕地产粮之地,又是交通枢纽之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都很高的话,这个地区就能成为人口密集之地。人口密集,意味着经济发达。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构建上层建筑。一个国家,人口密度以及数量最高的地区,就是这个国家的文明中心。
总结来说:文明中心是一个国家地理环境完整性程度最好的地区,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是国家首都所在地,是人口输出和技术输出的策源地,是其他地区生产生活的唯一标准。
一:文明中心标准化带来民族大融合,从而延续文明。
文明中心通过掌握大量的粮食,以及通过扼守交通要道,获得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权。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要得到物资,就必须服务于文明中心制定的各种标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及思想观念。
一个文明中心以生产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制定各种为其服务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只要其文明中心的地位不动摇,不管是个人,还是政权,无论来自于哪个地区,只要进入文明中心,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服从于文明中心的上层建筑。任何不服从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生产秩序的崩溃,崩溃的结果是进入者不复存在,服从的结果就是被同化。
一个文明中心对全国各地区的控制,是通过其人口增长率决定的,不断走高的人口增长率,包括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是文明中心掌控全国绝大多数人口思想观念的核心,是完成各民族各地区融合的基础。
文明中心的统御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版图大小,其统御能力来源于自然增长率走高的文化繁荣,以及机械增长率走高的技术进步。通过输出有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人口,是文明中心同化各地区,将各地区各民族融合为一个整体最有效的手段。
作为文明中心的地区,有着这个地区独特的语言、文化以及生产方式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生产,更好地开发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进而养活更多的人口,壮大族群。
长时间的经营和调整,一个地区会形成最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是长期经营的结果,是不断地接受历史考验下,得以形成的。其他地区的人口,进入文明中心,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制度,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赚不到钱,只能退出文明中心。
即便是集体进入,也无法改变。集体进入的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如,匈奴人进入长安,鲜卑人进入洛阳,蒙元政权以及满清政权进入北京。同化外来人口,或者外来政权的,并不是所谓先进的文化,而是文明中心。
华夏文明能够延续到今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夏周边地区,从地理环境上说,并没有哪个地方能够比关中长安、河南洛阳、燕蓟北京、江南南京这样更好的文明中心。这四大文明中心,都是处于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
自黄帝开创华夏文明起,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关中平原就在文明中心河南有熊的统御之下。当中原成为中国的别名之时,意味着整个中国都被打下了文明中心河南的烙印。
二:文明中心地理环境的完整性决定其统御能力,进而决定了国家版图的大小。
地理环境完整性程度越高的文明中心,其统御能力越强,国家版图面积越大。相应地,文明中心统御能力越强,国家行政机构的层次越少,反之则越多。国家行政机构层次越多,行政费用越高。偏远边疆地区,承担不起这个费用,则会脱离,或是被文明中心放弃。
一个国家,偏远边疆地区,即便承担不起行政费用,但这个地区处于对外交通要道,或是具有屏护赋税重地的功能,文明中心将取缔行政控制,转而进行强有力的军事控制,军事控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减少行政成本。
一个国家,无论其经历着怎样的分裂状态,最终都是以其文明中心为基本盘,重建中央政权,并逐步扫平割据,完成统一。其中央政权重建的方式有三种:政变、变法、起义。其文明中心,人口自然率不断拔高,则由政变完成国家政权重建。
其文明中心,机械增长率不断走高,则由起义方式完成国家政权重建。其文明中心,人口增长率递减,意味着文明中心转移,则由变法方式完成国家政权重建。所谓变法,即向新的文明中心学习的过程。
文明中心转移,则意味着原有文明将面临消亡,新的文明中心将完成全新结构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体的塑造,并孕育新的民族。若新的文明中心仍在原有文明中心长期控制的地区,被打下原有文明中心的烙印,且新文明中心控制下的疆域,旧疆域占比一半以上,则意味着文明将被复制性地传承下去,民族仍能延续。
若新的文明中心在原有文明中心长期控制区之外,且新文明中心控制的疆域,旧疆域占比不大,则意味着民族、国家、随同文明一起消亡。原有文明中心所控制的人口、民族、疆域,将在新的文明中心控制下统御下完成全新的民族、国家和文明的塑造。
文明中心转移是时代阶段演进,地理环境内容增加,交通枢纽改变,对外交通改变的必然结果,随着人口聚集地和增长地的改变而改变。然而,不管怎样改变,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都在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除了关中长安、河南洛阳、燕蓟北京、江南南京这四大文明中心,中国从未被其他文明中心统御过,没有被外来文明标准过。
古代中国,无论经历怎样的分裂,都是以这四大文明中心重新恢复统一。秦朝、西汉、隋朝、唐朝,以关中为中心;东汉、西晋、北宋,以河南为中心;元朝、清朝以燕蓟为中心;明朝、民国以江南为中心;这些王朝,都是通过进入文明中心,从而才有了统一全国的愿景和能力。
许多古老的文明之所以会消亡,如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波斯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文明。这些文明,都是在其他文明中心的统御下,被标准化了,被彻底同化了。古埃及文明先后被亚述文明、古波斯文明、古罗马文明、阿拉伯文明所征服,首都没有一个设在尼罗河流域。所以,古埃及人在不断的征服中被同化,最后一次是被阿拉伯人同化,成为了阿拉伯人。
古希腊文明,是被古罗马帝国所同化的。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之后,古希腊人就自称罗马人,并且认为古希腊人是一个已经消亡的种族,是古代的民族。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在被奥斯曼人所灭亡后,希腊人就不敢再自称罗马人了。
古希腊人的文明中心是巴尔干半岛的雅典,从被古罗马帝国灭亡起,雅典就再也没有成为过首都。直到近代,成为了一个民族国家,雅典才成为首都。只是,过去了这么久,希腊人虽然繁衍了下来,但是古希腊文明却在被不同的首都标准化后,早就消亡了。
同样的,古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这座城市,就再也没有成为一个国家的都城,直到近代的意大利完成半岛统一。只是,这个半岛上的居民,是意大利人。大部分时候,半岛上都是城邦林立。其他时间,都是在高卢,也就是现在的法国巴黎的统御之下。
古罗马文明的发源地,只有台伯河流域,其他地区,都是古罗马人征服的地区,民族林立。大部分的古罗马人在内乱以及蛮族的入侵中死去,少部分人则被其他文明所同化。古罗马人,伴随着帝国消亡的,还有民族以及其文明。
中华文明,文明中心也会随着时代阶段的演进而迁移,也有内乱,也有蛮族入侵。然而,文明中心始终都在文明的起源之地。森林迁徙时代定点迁徙阶段,也就是历史学家说的父系氏族部落时期,黄帝开创华夏文明,并以河南有熊为都。
河南,古称中原。因为这个地区,有两大优势:易于改造、方便迁徙。黄帝开创华夏文明之后,夏朝建立之前,河南地理位置居于中央,不冷不热,季节明显,有利于农业生产。河南有很大一块冲积平原,这就是河洛平原,这个平原可以把各个定居点的生产方式搬回来。
这个河洛平原,东部是华北平原,西北部是黄土高原,西南部是山地丘陵。这个地理位置,十分适合迁徙,在不同的季节,迁徙到不同地形的地区,进行不同形式的生产作业。平原上、河谷地带,都可以刀耕火种;山地丘陵可以采集狩猎,各种河流可以打渔。
以宋朝为界,北宋以及之前各朝代,要么定都关中长安,要么定都于河南洛阳,就算不是这两座城市,也是在这两座城市旁边,不会超出关中地区以及河南地区的范围。定都于长安,就是因为大陆扩张时代的到来,关中地区有更多大河流域之外的土地可以得到开发,并以此为基础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秦朝起,华夏文明所有的物资产出等等,都要先汇聚到长安,然后通过长安,走河西走廊,从而传播出去。华夏文明所需要的贵金属以及各种农产品种子、战马等,都需要先汇聚到长安,然后扩散到全中国。关中之所以会成为文明中心,就是因为能够开发大量的耕地,并成为华夏文明对外交通的窗口,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定都于洛阳,主要考虑到的,就是到了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江南逐步得到开发。关中已经无法开发更多的耕地,无法养活更多的人口。通过漕运,南北扩张阶段,南北方向开发所得到的钱粮,都能通过漕运直接输出到河南洛阳。隋唐大运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修建起来的。
到了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燕蓟的北京以及江南的南京,经过长期的开发,海上丝路之路以及草原丝绸之路兴起。北京,既能成为草原丝路的一个起点,又能成为海上丝路的一个延伸。其又位于海河平原之上,是草原、东北、中原三个地区的咽喉,从而成为统御天下的文明中心。历经金元明清四朝,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民国,一直到今日。
控制着草原、东北、中原这三大地区,海河流域的燕蓟北京,就有了控制更庞大地区的能力。控制了草原,西域就能入手;控制了中原,就能够控制南方;西域与南方皆在控制之下,就能控制整个西南各省。
华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大平原。这个大平原的周边,还有东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以暖温带的平原,控制寒温带的平原以及亚热带的平原,继而构成庞大的国家版图。
在工业社会还未到来之前,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就是农耕。平原面积大,又是冲积平原,非常肥沃。加上各个平原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地理环境完整性程度非常高。这就带来了总量庞大粮食以及人口。这样的地理环境,其他的国家是没有的。由此,使得汉族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华文明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维持着帝国时代版图的文明。
三:文明中心数量决定国家政治方向
一个国家,存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文明中心,文明中心之间争夺首都所在地会成为这个国家政治内斗的主旋律。同时,这个国家也不可征服,当其中一个文明中心遭到天灾或外来入侵的打击时,人口会向另一个文明中心集中。
另一个文明中心在短时间内增长庞大的人口数量,国家意志会迅速强化到极限,无论这个国家混乱到怎样的程度,都会随着国家意志的强化而凝聚成强大的力量,对天灾或是外来入侵做出快速反应。
一个国家,存在两个及以上的文明中心,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文明中心会成为首都所在地。同时,这个国家也无力进行扩张。当这个国家对外进行版图扩张输出了大量人口时,各文明中心的平衡被打破,各文明中心的斗争会让整个社会产生混乱,迫使国家意志收回对外力量以肃清内部。
从黄帝时期开始,直到夏商两朝,中国的文明中心只有一个,就是河南,那个时候称为中原。西周以及秦国开发关中地区,中国的文明中心又多了一个。当关中地区或者河南地区的政权衰弱之时,另一个文明中心就会崛起新的政治势力。所以,这两个地区在周朝被称为王畿之地,在汉朝被称为司隶;在隋唐,洛阳与长安,被称为东西两都。
隋唐两朝,处于大陆扩张时代南北扩张阶段,新的文明中心燕蓟与江南在崛起。传统文明中心无力控制,所以,不仅修建了隋唐大运河。同时,州郡县这样的行政区划,改成了道州县。到了宋朝,又改“道”为“路”,还增设了“监”和“军”这两种行政单位。元朝时期,又在“路”之上增加了一个“省”。
在秦朝,只有郡县两级。到了汉朝,增加了一个州作为监察机构。新旧文明中心交替,文明中心无力控制庞大的版图,才需要增加层级。同时,在西域以及南北两个方向,新增的疆域上,都设立了都护府,都护府之下又设都督府,进行军事化控制。
唐朝时期,交趾这个地区,就设立了安南都护府。唐朝中后期,推行节度使制度后,安南都护府改为静安节度使辖区。五代十国时期,交趾脱离南汉这个割据王朝独立。明朝时期,交趾这个地区,在封国与设省之间来回波动。需要安定海上丝绸之路之时,交趾就会被撤藩设省。
在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就是各个割据政权占据了一两个平原后建立的。而局部统一时期,则是以四大文明中心为基础,形成三国、南北朝这样的对峙格局。传统上说的三国,就是魏蜀吴三国,魏国是以河南许昌为中心,削平了北方各军阀,形成局部统一。
蜀国则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平定南中,形成局部统一。这个南中,就是现在的云南省以及缅甸中北部。吴国则是以江南建业为中心,平定东南,形成局部统一。这个建业,就是南京在三国时期的名称。孙吴时期,东南各地区,百越各族几乎都被孙吴政权从山里迁徙了出来,纳入了编户齐民。
其他的历史时期,也有三国,如南北朝时期,就出现过以关中长安为中心的北魏,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北齐,以江南建业为中心的南朝各朝代。还有北宋与占据燕蓟北京的辽国南北对峙,南宋与金国的南北对峙。在南北对峙的同时,以往设都护府进行军事控制的地区,则会出现各少数民族王朝形成割据的局面。
所以,中国历史上,具有大一统能力的文明中心就有四个,形成局部统一的文明中心有成都、襄阳、邺城、重庆、武汉等,这样的文明中心很多,在现代基本上都是省会的存在。文明中心之间的较量,就是争夺国家都城设在哪里。直到今天,依然有这样进行争夺的声音。
这种较量,使得大一统王朝,失去了对外扩张的能力。一旦遭遇外敌,或者要进行扩张,文明中心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抽走,用于战争。那么,另外一个文明中心就会崛起新的政治势力。
这种较量几乎白热化的,就是距离较远的燕蓟北京与江南南京。元朝抽调文明中心的力量攻打日本、爪哇,失败后,南京就不稳了。后来,这股政治势力,建立了明朝。明朝定都南京,燕蓟北京发动了靖难之役,都城迁往燕蓟北京。清朝时期,先是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是民国的孙中山建都南京。民国建都南京后,北洋军阀又把都城迁往北京。战争时期,南京沦陷,重庆成为陪都。
拥有多个实力强大的文明中心,即便遭遇外敌入侵,在敌人没有被同化之前,整个国家就不会沦陷。实际上也是如此,如北周这个鲜卑政权,在没有通过“孝文帝改革”之前,没有实力统一南方。
彻底被同化,通过政变,隋朝取代北周后,就平定了南方。元朝,在没有迁都原金国的中都之前,半个世纪都没有击败南宋。迁都改元,蒙古人被文明中心同化后,换了元朝这个名字的蒙古政权,很快就灭了南宋,完成大一统。
没有被同化的,就会失去统一的机会。民心士气会向另外一个文明中心汇聚。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入侵者的日本人,显然没有被彻底同化。一来,日本本土在历史上虽然也是藩属国,但是从未纳入过华夏文明的行政管辖。二来,日本没有迁都,没有改国号,没有服从文明中心北京的上层建筑。蒙元满清的发源之地曾是唐明两朝的疆域,他们在乱世崛起,最后都迁都到了燕蓟地区的北京,并更改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号,以区别以往的割据时期。
民心士气向另外一个文明中心汇聚,另一个文明中心就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人口。人口机械增长率迅速攀升的结果,就是强化国家意志。国家意志要求驱赶入侵者,为民众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那么,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会向战争倾斜,不到流干最后一滴血,驱赶入侵者的战争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不管入侵者有多么强大,多么先进。当国家意志要求驱逐入侵者之时,文明中心就会凝聚民众,打造更先进,更强大的战争机器,直到彻底驱逐入侵者。当然,这个文明中心在驱赶了入侵者之后,也会因为完成了历史使命而倒塌。
例如,重庆,这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文明中心,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就倒塌了。文明中心之间的对抗,又回归到了燕蓟北京与江南南京之间。一个文明,拥有多个文明中心的情况下,这个文明就不可征服。同样的,这个文明也会因为文明中心之间的对抗,从而缺乏对外扩张的能力。
四:文明中心通过所处地理环境的贫富性决定着国家的产业结构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犹太人,两千年的历史,西欧文明圈各国都没有同化犹太人。但是,犹太人进入洛阳后,就被同化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人要在河南洛阳这个地方赚到钱,就必须采取耕读传家的方式。经营工商业,在古代中国的河南洛阳,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有很多犹太人,或者是阿拉伯人等落户广州、泉州、南京等南方的大城市。最后的结果,不是被同化。相反,因为犹太人、阿拉伯人、印度人以及东南亚各国、非洲一些国家的人口,进入到广州、泉州后,反而给广州、泉州注入了新的文化特色。
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外来人口,都是通过国际贸易,进而落户中国的。落户南方的,都没有被同化,而是继续经营商业,并且发家致富。落户北方的,所有外来民族,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犹太人、匈奴人、鲜卑人等,都被同化了。
北方的地形,并不适合商业的发展。由此导致,只要是都城设在北方的朝代,都会采取重农抑商的国策。这就是文明中心标准化各地的形式,通过输出大量的人口,通过军事压制,通过掌握政权、制定政策,从而将各个地区变得和文明中心一样。
定都南方的朝代,如孙吴、东晋、南宋、明朝,都是十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凡是定都于南方的朝代,无论是都城是南京,还是杭州,或者是其他大城市,都会发展起繁荣的海洋贸易。同时,将工商业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
关中长安、河南洛阳、燕蓟北京,这三大文明中心,其控制区域的民众,基本上都是依赖于农耕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其经济发展模式,永远都是在更深入地开发土地这样的生产方式中打转。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人口增长,对外扩张版图。
扩张版图成功后,又会在新版图上,继续兴修水利,发展农耕。立国基础,不是耕读,就是耕战。为了耕战,或是开发土地,或是发动战争,这三大文明中心,发展工商业的核心就是通过官府专营的手段发展军事手工业。
江南南京,这个文明中心。根本没有办法,像其他文明中心一般,以发展农耕作为立国的经济基础。南方多是丘陵山地,能够发展农耕的地方并不多。围海造田,围湖造田,开发梯田等等,实际是在前面三大文明中心的控制下标准下完成的。
南方的地形特点,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高,人口密集往往是一个点的形式集中于交通枢纽泉州、广州、杭州等这样的大城市,不会像北方那般,人口密集是成片状分布。这样的地形特点,十分适合丝绸瓷器等轻工业的发展。
地形上,北方的地理环境,完整性非常高;南方的地理环境则要差很多,都被水网纵横、丘陵山地环绕这样的河流、山脉给分割开了。这样的地形,不利于人口集中。只有发展工商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的轻工业,才能集中并囤积人口,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江南南京只有在大分裂时期或者局部统一时期,才能专注于工商业的发展。其他时期,即便江南南京成了大一统王朝的帝都,因为南方的地形特点,无法集中人口。所以,结果都是迁都于燕蓟的北京。
工商业,特别是民间轻工业的发展,一旦发展到大型机器工厂,就能瓦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就会导致北方从事农耕的家庭破产。这种情况,在明朝时期表现明显。然而,南方的工商业发展,只能吸纳南方的农耕家庭进入工商业求生存。
只是,南方的工商业无法吸纳北方的农民就业,因为北方耕地多,人口更多,南方的工商业领域根本无法吸纳如此多的人口就业。一旦家庭破产,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朝就会倒塌。所以,历代王朝,为了保护人口,为了维护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农耕家庭,不至于找不到生计,只能沉重地打击南方工商业的发展。甚至,将禁海这种战时政策,变成了长期国策。
为此,南方的工商业发展,一直无法破茧而出,始终停留在家庭手工业作坊的阶段,无法发展成为大型机器工厂。资本主义萌芽一次次被文明中心给掐灭。南方的反击,许多通过发展工商业而致富的大商人,只能依靠读书进入朝堂,左右国策。手里的钱,无法发展工商业,无法开办大型机器工厂,只能用来进行土地兼并。
在明朝,南方的大商人组织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利益集团,通过土地兼并,通过左右国策,经商不用纳税,偷税漏税避税等方式,使得明朝八成的北方农耕家庭陷入破产。一时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贫困落后、遭遇天灾的地区率先揭竿而起,最终攻陷燕蓟北京,终结了大明王朝。
这种情况下,北方的大地主阶层迎接了满清入关。满清就不如曾在南京立国的明朝那么好说话了,对待南方大商人的政策只有一个,屠城,再屠城,杀得人头滚滚,横尸遍野,最终将南方工商业的资本主义萌芽给彻底掐灭。
相比残酷地对待商人,对待商人支持的文人们,满清对待农民,却是相当不错的。摊丁入亩,永不加赋。一如明初时期一般,农耕家庭的利益,始终是王朝立国的核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历朝历代立国的经济基础。
这个情况下,当大陆扩张时代海外扩张阶段到来之时,元明清三朝,进行海外扩张始终无法见效,并由此导致元明清三朝的改朝换代。相对比农耕,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机器工厂,更加适合于囤积人口,适合于开发海外的土地。
在元明清三朝,海外土地开发陷入停滞之时,西欧文明圈各国,都在进行大航海,海外疆域不断拓展,成就了一个个日不落帝国,并开创了工业文明。最后的结果,就是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廉价的商品涌入,还是瓦解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凡是定都于关中长安、河南洛阳、燕蓟北京的历代王朝,始终以维护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农耕家庭的利益,始终会打击南方工商业的发展。始终是以耕战立国,以官府专营的形式发展军事等重工业。只有在立国之初,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恢复战争创伤的情况下,或者在需要大量贵金属流入的情况下,才会允许南方工商业的发展。
这样的产业结构,就是因为地理环境的贫富性,可以囤积更多的农业人口。这些农业人口占了整个国家人口数量的绝大多数,绝大多数人口求生存与发展的意志汇聚成为了国家的意志而不可动摇。文明中心秉承国家的意志,对外延伸自身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开发土地,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
也就是说,当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不利于工业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多数人口囤积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会决定国家意志,并确立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破坏这样的产业结构,就等于是威胁到了绝大多数人口的生存,必定会遭到沉重的打击。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海洋贸易时代,在工业决定国家命运的时代。如果不发展工业,或者只发展军事工业,那么就会成为经济上的弱国穷国,从而遭到外来的军事或者经济入侵。虽然外来入侵能够刺激国家的防御机制,从而跟随时代的脚步,以国家的力量推动工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
但是,这样被动的发展,却锁定了一个文明的发展格局。使得文明发展缺乏走出去的实力,缺乏向更高文明层次发展的动力。一旦其他文明发展到更高层次的文明状态,被蹂躏的历史就很有可能重演。解决的办法,在前面的发文中已经论述了,就是调动人口,使得大量人口囤积在劳动密集型工业生产领域。
角色承载着意志,具有不可逆性。
一个文明,因为绝大多数人口发展某一类生产方式,从而凝聚成为国家的意志。对于个人,也会因为年龄的增长,收入的来源,从而确立起自身的角色扮演,并承载着相应的意志。假如这个人成年后,成为了一个农民,那么其意志就是努力维护家庭,多生孩子,多种地。
如果成为了一个商人,那么其意志就是努力赚钱,多发展产业,对于生孩子,则没有那么看重了。孩子成年后,赚的钱或许还没有他一个作坊一个公司值钱。所以,在古代社会,南方工商业发达的同时,南方经常发生溺婴事件。特别是在南宋,缺乏现代社会的避孕手段,很多商人家庭生了两三个孩子后,就不愿意多要孩子。选择溺婴的商人家庭,非常多。
所以,个人应当要对自身的角色扮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避免被角色驱动,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对的,就是天经地义的。继而,导致失败而不自知。一个人,在成年之前,那么其角色就应该要单一化,就是做好一个学生,就是认真学习。学习之外的事情,不要多理会,是非对错,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
单一化的角色具有很大的爆发力,能够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创造奇迹。成年之后,在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之前,在还不具有一定货币储蓄之前,角色也应该单一化,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继而获得稀缺性普及性更高的工作,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在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货币积蓄后,就应该是角色多元化,同时经营不同行业的生意。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整个社会,从不同的立场观察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色扮演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们,避免被人忽悠。
个体不可抗拒的就是命运,因为出生就能得到具体的身份,在不同的年龄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载不同的意志。角色是被动地承载着意志的,单一化角色具有爆发力,多元化角色具有生命力。
平衡角色主次,塑造自身的主要角色,多元化自身的次要角色。找到自己,明确自身角色,不给自身或者他人赋予过剩的角色,既不侵犯他人的角色,也不让他人侵犯自身的角色。任何一种情感、思想、精神或者金钱等财富的获得,都是需要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发文:什么是战争?战争什么时候来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