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和泰国同源,但互不包含,傣族结婚有特
傣族不是泰国人后裔。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分布于泰国、老挝、缅甸、印度、越南、中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
因此,傣族不是泰国人后裔,而是与泰国人同源。也不能认为泰国人是傣族后裔。
傣族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包括:
节庆:傣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等。其中,泼水节是傣族人最重视的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街头互相泼水庆祝,寓意着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饮食:傣族的饮食以大米为主,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服饰:傣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多穿短装,戴菩提树和竹编成的帽子,女子则穿窄袖短装和筒裙,头戴银饰。
建筑:傣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竹楼为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语言文字:傣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自己的文字系统。
婚俗:傣族的婚俗也很有特色,有丢包、赛龙船、放高升等传统活动,新郎新娘会到佛寺中向佛祖敬献贡品,祈求佛祖保佑婚姻幸福。
信仰: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每个村寨都有佛寺,人们非常尊重僧侣。
我们重点聊聊傣族的婚俗,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拴线仪式: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被带到堂屋,在竹楼的堂屋里摆上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两个用芭蕉叶做成的圆锥形帽子(傣语称为“索累东”),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桌上还放有糯米饭、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物。拴线仪式开始,新郎新娘并排跪在婚礼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来宾的祝贺。接着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们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听贺词。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然后点鸡、盐和白线等物,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又把饭团放回桌面。这是,主婚人拿起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头搭在婚桌上,表示已把两个人的“灵魂”宴席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吃。拴线结束后,便开始宴请宾客。
宴请宾客:在宴席上,傣族歌手赞哈的演唱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新郎新娘还要给宾客敬酒,宾客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表演节目等。
唱歌跳舞:在宴席结束后,宾客们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庆祝新人的婚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9397.html